教育复兴:从“授人以渔”到“有教无类”“教育”这个好东西,我们曾经有过……

中国曾有过素质教育雏形。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书育人”之教育目的等。然而,秦以后两千多年,特别是科举制度的选拔功能,逐渐颠覆了教书育人的教育本质。

责任编辑:戴志勇

■编者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本期编发的两篇文章,力图从中国传统教育与美国教育经验中,寻找破除一考定终身及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之道。供参考。

(向春/图)

 黄全愈

该请“E先生”了

有人认为“五四”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我总认为,“兴”是有的,“复”无从谈起。五四引进“D先生”(Democracy,民主)和“S先生”(Science,科学),动摇了封建专制的文化根基,但运动的最大缺陷是没有请来“E先生”(Education,教育)。

民主是人民做主,人的素质,将决定民主的质量甚至性质。俞可平先生认为“民主是个好东西”,但有一个前提:做主的人民需要启蒙与教育。否则,民主也可以变成一个坏东西。同样,教育不仅决定科学水平,还将影响科学普及程度。

“E先生”,指的是素质教育,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培育具有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现代文明和良好人格的受教育者。

中国曾有过素质教育雏形。先秦“诸子百家”时代,出现了一些中国教育史上有标志性的思想和实践。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书育人”之教育目的等。然而,秦以后两千多年,特别是科举制度的选拔功能,逐渐颠覆了教书育人的教育本质。

“复兴”要“复”其原有,对今天又极具价值的文化基因;“兴”是通过这些文化元素去诱发“核裂变”,去发现人的价值与尊严,复元教育的本质。

教育复兴以发掘教育遗产中的素质教育雏形为引子,以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成果为根本,生发崭新的教育观念,建立与现代社会接轨的教育机制。

当务之急是改变传统的基础教育

1998年,斯坦福大学的教务长Marincovich博士说:亚洲大学(特别提到中国)需要20年才能赶上世界知名大学。2010年,斯坦福大学校长Hennessy博士在南京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说:“中国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最快需要20年。慢则50年。”

十多年过去了,还说要“20年”,甚至半个世纪!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算:从小学到大学,共16年,再加研究生教育,大致20年。从四位一体的教育来看,从一出生到完成义务教育(发达国家指完成高中教育),也大约是20年。这正是培养一代人所需的时间。

中国建世界一流大学困难在哪?世界一流大学至少要具备一流设施、一流管理、一流师资、一流学生。前三个“一流”,可通过举国财力倾斜,在世界范围招揽人才,于七八年内办到。但基础教育“搬”不来,必须自己一块块地夯实。

一谈基础教育,人们马上想到中小学。我不以为然。基础教育应指从孩子出生到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作用于“自我教育”所铺垫的基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