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杰撞墙——难以突围的壹基金与民间慈善

身份认证困难、账目不能自主、项目开展受限……过去三年中壹基金曾经撞过的墙,几乎是整个中国民间慈善共同的高墙

责任编辑:曹筠武 顾策

身份认证困难、账目不能自主、项目开展受限,这些过去三年中壹基金曾经撞过的墙,几乎是环绕在整个中国民间慈善事业周围的共同的高墙。

慈善研究者和捐助者们同样认为:“我们的文化里不缺慈善传统,但我们现在缺少合理的慈善制度。”

壹基金要离开中国红十字会单飞了,在过去的十多天里,就此种诀别属于“嫁女”还是“离婚”,媒体和慈善界还在字斟句酌。但至少可以确定的是,这个由影星李连杰创办的公益基金想要离开它依附了三年的“挂靠单位”。

“分手”今年年初就已经开始酝酿。南方周末从业内人士处获悉,早在今年2月份,壹基金便开始在民政部办理公募基金会申请程序,希望给壹基金一个独立合法的身份。

一晃就是7个月,无果。漫长的等待之后,9月12日,李连杰在央视的镜头前,指着自己棒球帽下白色的发根说,这是他从事慈善三年以来所付出的代价。他说,壹基金有“中断”的可能。

“任何事,有开始的一天,就有结束的一天。”这个著名的佛教徒补充道。

单从一个慈善基金所拥有的业绩上看,过去的三年是壹基金声名鹊起的三年,如今,它募集的善款已超过2.7亿元人民币。一个无奈的、妥协的结合,不必然导致一个决裂的结果。三年的合作期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才是壹基金试图单飞的直接原因?

“壹基金就是想做得更大,这是很自然的想法。”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民政部前官员王振耀评价说,“壹基金所面临的,是体制的挑战。”

“能撞的墙都撞到了”。南方周末多方了解到,身份认证困难、账目不能自主、项目开展受限,这些过去三年中壹基金曾经撞过的墙,几乎是环绕在整个中国民间慈善事业周围的共同的高墙。

这堵无所不在的高墙,即是构成壹基金寻求独立,亦是当下中国民间慈善事业生发的现实语境。

拜码头与擦边球

对壹基金而言,必须在权力的谱系内,拜一个自己的“码头”;而过去三年,壹基金一直在码头下打擦边球。

2010年7月,李连杰在上海参加壹基金宣传活动。彼时他是否已有自己的慈善事业四处撞墙的感受? (沈井韦/图)

李连杰把慈善当作“修行”。在壹基金设立之前,他曾为此“修行”了两年。“我一路在学习,一路受到打击,因为体制和法律上的原因,我们不能成为一个独立法人的基金会,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只能在中国红十字会底下做一个专项计划。”

2008年4月,李连杰在接受南方周末专访时,曾回顾壹基金投靠中国红十字总会的那个暗含着无奈、妥协的过程。

一开始李连杰以为可以复制香港模式,做一个独立的个人基金会。为此他寻找了作为一个成功演艺人士能够找到的所有社会关系,最后仍然发现在大陆地区根本不可能做个人基金会。他必须挂靠在某个政府部门或官方组织之下。

按照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要求,假如要做一家全国性的公募基金会,起码要准备800万的现金在账上,而李连杰的壹基金2007年4月19日启动的时候,账上资金也不过是400万元。“我原来想做公募基金,800万注册资金不是问题,可是还有其他许多障碍不能通过。”李连杰说。他所说的“障碍&rdqu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怜花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