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的忧郁

我们今天还有这样的人物吗?如今的知识分子还能在穷人面前以富贵为耻,在暴力面前以怯懦为耻,并在自我的心灵和头顶的星空下深深忏悔自己的罪责吗?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殷晴

我们今天还有这样的人物吗?如今的知识分子还能在穷人面前以富贵为耻,在暴力面前以怯懦为耻,并在自我的心灵和头顶的星空下深深忏悔自己的罪责吗?

1910年11月10日,列夫·托尔斯泰决定离去。“为什么要按照上帝的要求去生活呢?因为若不这样,最终归于死亡的生命就毫无意义。”凌晨5点不到,他就吩咐车夫套马,带上日记、铅笔和羽毛笔,匆匆逃离了波良纳庄园。从这一天开始,19世纪的大门在他身后缓缓关上。

他早就想离家出走了。1884年是第一次,但走到半路他就感到自己尚缺乏力量,不得不返回家中。他在日记中写道:“我难过极了……真不该不走。看来这是不可避免的。”他对自己小国寡民的庄园主生活感到羞耻,“这一切如何了结”?早在1880年代初,他就希望能按福音书的指示把自己的全部财产分给穷人,并身体力行,开始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逐步实行平民化,布衣素食,体力劳动。“有个时期我曾经以自己的才智、门第自傲,现在我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茜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