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破幼儿园啊,啥都不教”——《小人国》记录的“小人国”

相较下,孩子比成人更接近人性本真的东西。孩子是有智慧的,他们不像我们想象的什么都需要我们去教。反而孩子是在我们教的过程中丧失了很多。

责任编辑:袁蕾 陈军吉 实习生 蒋潇

我们谈论许多孩子不幸福的事,接下来应该想一想我们做父母的和做老师的自己是否幸福。我们如果感觉不到幸福,我们就不认识幸福,那我们怎样给孩子幸福呢?我们总不至于看到我们的孩子不幸福只是叹一口气,说“唉,我也没办法”,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的孩子这样一直痛苦下去;然后孩子的痛苦传染给我们家长,我们再用我们的痛苦来加强孩子的痛苦。——李跃儿

小女孩辰辰每天早上都在幼儿园门口等小男孩南德,等待持续了整整一年,一天也没有间断过。 (《小人国》剧组/图)

四岁小女孩辰辰,每天早上都在幼儿园门口,等待她的伙伴小男孩南德。这样的等待持续了整整一年,一天也没有间断过。

与父母上班时间有关,辰辰家里天天送得早,而南德天天送得晚。辰辰总是先来。

通常辰辰要等半个钟头,有几次,等待超过一个小时。即使在皑皑白雪的冬天也是如此。等南德到了,幼儿园准备的早饭早已凉透,老师把饭热了,让他们俩单独吃。

纪录片导演、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同道拍下这样的情景,与其他孩子的故事一起剪进纪录片《小人国》,曾在2009年全国公映。

今年4月,《小人国》与其他23部独立影片一起,由张献民、左靖策划,作为“当代中国人的一生”专题,在广州时代美术馆免费放映。

张同道不认为《小人国》是儿童片,虽然拍摄的是孩子的事情,但孩子做的事,成人也会做,只是成人多了掩饰。相较下,孩子比成人更接近人性本真的东西。“孩子是有智慧的,他们不像我们想象的什么都需要我们去教。反而孩子是在我们教的过程中丧失了很多。”一般父母认为孩子能背3000个单词会很了不起,但张同道觉得那种教育“很恐怖”。

“包括现在所谓的国学教育,我觉得是十分恐怖的东西。父母通过学习来对孩子进行专政,让很多孩子掌握了很多东西,脑袋像个电脑芯片,问什么都知道。但问题是,他没情感、没体验了,缺乏对世界的温度。这是最恐怖的。”

对电影里的故事,张同道没有加入任何评论。他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些孩子的行为。

就像辰辰和南德的这种让人唏嘘的情感,“我不敢说它是正面的,也不敢说它是负面的。我只能说,它已经发生了,而碰巧我把这事拍下来了。”

他为此去求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同事,但所有的儿童心理专家都告诉他,一个孩子在4岁的时候就具有这样持久、稳定的情感,在世界范围内所有儿童研究的著作中,没有发现类似的案例。“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只是在当下的公共教育中,孩子的个性被严重地压抑了。到幼儿园去,几点干什么,都是安排好的。玩什么,给谁玩,都是老师定的。孩子们没有选择的权力。如果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一个人没有选择的权力,他可能就会慢慢忘记他可以选择。我觉得我们多数人都在过着一种被动的生活,这来自我们接受的一种被动的教育。”张同道说。

所以张同道给这部片子取名《小人国》:这是小人们自己的国度。

池亦洋在巴学园从“小老鼠”变成了“小霸王”,后来又变成了“小男人”。 (《小人国》剧组/图)

“我们跟猪不一样”

《小人国》拍摄的是“李跃儿巴学园”,2004年由李跃儿创建于北京。巴学园给孩子很大限度的自由,孩子想在屋里就在屋里,想去外面就去外面。甚至连吃饭,都不是规定哪个点必须吃。“巴学园”取名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的畅销儿童书《窗边的小豆豆》。

创始人李跃儿跟张同道是20年的好朋友,原本她只是一位有点小名气的画家,她像中国所有热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