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缺信仰,不能全怪转型

宗教国家或宗教起的作用,容易使人真正从心底上有信仰。但政治不可能解决所有社会问题,不可能十全十美了,反过来容易让人疏远甚至丧失这种信仰。

责任编辑:戴志勇

宗教、政治与道德都可信仰

问:去年年底,你在FT中文网上谈《中国人信仰什么》,反响较大。凤凰网博报最近做《寻找中国人的信仰》专题,也有很多反馈,网友激烈辩论什么是信仰。国人对什么是信仰还缺乏共识,在中国的语境下,该怎么定义和诠释信仰?

葛剑雄:信仰没什么国界,我理解的信仰是这样,对某种事物、观念、思想甚至概念,非常坚定地信任、认同,以至不自觉会把它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或人生追求,就是信仰。

群体、阶层甚至个人,古往今来都有各种不同的信仰。很少有人完全没有信仰,或不受某种信仰驱动的。并不是宗教信仰才是信仰,有人有政治信仰,也有人信仰某种道德、准则、理念,宗教信仰由于它的特殊性,往往比较坚定、自然。

但某些人的政治信仰也可以很坚定。中国古代多数人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但对儒家或其他什么家还是有信仰的,精英、社会上层有这种自觉。社会底层也不自觉地有信仰。现在都讲信仰危机,尤其在中国,应该考虑怎么办,未来有什么发展的可能性。

问:在凤凰网与新生代联合做的调查中,超九成网友认为,当今是一个信仰缺失的年代,然而又有近八成网友认为自己有信仰;另一个调查中,超过六成网友在遇到挫折时首先是向朋友诉说,不到五成选择默默祷告或拜佛。看起来,调查结果有些矛盾,你怎么分析?

葛剑雄:不同的人对信仰的理解不同,出现这些矛盾很正常。比如,国人指责别人不去干某事,自己却不去做,他的标准不同;反对插队的人,如果有机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茜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