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领袖”胡瑛

同盟会英雄胡瑛的英雄气概和豪迈诗篇在海内外影响很大,虽被判处“永远监禁”,身陷囹圄,却鼓舞着一代革命青年的反清信念,成为他们的“精神领袖”。

责任编辑:刘小磊

辛亥春,清政府的大牢里,一南一北关着两个名闻中外的同盟会英雄,一个是关在武昌府监狱里的日知会一案的主犯胡瑛,一个是关在北京刑部大狱里的谋炸摄政王的汪精卫。二人都是才华横溢的文人,胡瑛入狱后面对严刑拷打拒绝招供,写下绝命诗“仗剑十年悲祖国,横刀一笑即仙乡”;汪精卫入狱后自料必死,也写下绝命诗“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他俩的英雄气概和豪迈诗篇在海内外影响很大,虽被判处“永远监禁”,身陷囹圄,却鼓舞着一代革命青年的反清信念,成为他们的“精神领袖”。

胡瑛虽然身在狱中,慕名前往拜会的学生、士兵络绎不绝 (辛亥革命网/图)

胡瑛,字经武,原名宗琬。光绪十二年(1886)生于浙江绍兴,后随父兄到湖南,居于桃源,与宋教仁同乡。他16岁肄业于长沙经正学校,黄兴时任该校教员,受黄影响,在校参加革命活动,引起官府注意,为避逮捕,黄兴介绍他到武昌吴禄贞处藏匿,在此结识沔阳张难先,助其筹备科学补习所,并与张一起投入工程营当兵,张为他的言论风采所感动,1904年5月科学补习所成立时,推他为总干事。黄兴在长沙组织华兴会密谋举事,约他前往相助,起事失败后,科学补习所被封,他又加入刘静庵组织的革命团体日知会。1905年正月,清户部侍郎铁良行至湖北,刘静庵拟谋杀之,胡瑛与王汉愿往行刺,汉口未得手,二人尾随铁良行至河南彰德,王枪击铁良未中,在清兵追捕中投井自尽,他收葬王汉遗体后,转赴日本避难。

胡瑛参加同盟会后,被推举为评议员,1906年,孙中山派他回国响应萍醴起义,因叛徒告密,胡与日知会八位要人皆被捕。胡入狱后,因声名显赫,官府特别重视,但因未获证据,便对他施以酷刑,他拒不招供,留下一首荡气回肠的绝命诗:“昆仑紫气郁青苍,种祸无端竞白黄;仗剑十年悲祖国,横刀一笑即仙乡。河山寂寂人何在,岁月悠悠恨更长;我自乘风归去也,众生前路苦茫茫。”

日知会原是武昌美教堂圣公会设立的阅览室,因有教会背景,此案轰动中外,除革命同志奔走营救外,教会中的美籍人士亦出面致电北京美国公使向清政府外务部交涉,同时,在京的吴禄贞等人亦向肃亲王上条陈,劝其勿杀党人,免增满汉恶感,清廷迫于内外压力,又出于缓和满汉矛盾的考虑,致电湖广总督&ldq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