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评论】转型年代呼唤现实主义大片

国际明星的堆砌、香港动作指导团队,意味着数码特技的运用、视觉奇观的铺张。难道这就是一些中国电影人眼中的好莱坞,就是在中国电影制度之下掘金的不二法门?

责任编辑:史哲 戴志勇 蔡军剑

顾长卫多年的坚守终于开始得到回报。由他执导的国内首部关注艾滋病人的电影《最爱》自2011年5月10日上映以来,可谓叫好也还叫座,尽管上映首周遭遇两部好莱坞大片的夹击,但《最爱》依然拿下了4000万左右的票房佳绩。看来,“要票房就要飞来飞去”,“要票房只能远离生活”,这只是部分电影人的错觉。现实主义也可以有票房,《最爱》、《观音山》堪为例证。

自2005年推出处女作《孔雀》开始,顾长卫就坚持埋头于关注国人生存的现实主义题材。此次触碰红烙铁般敏感的话题,似乎找回了“第五代导演”多年不见的真诚与勇气,同时也让近年来现实主义题材影片“贫穷落后”的局面为之一变。

《最爱》的大陆公映版本由原本的150分钟删减到了100分钟。单纯从电影艺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邝立韵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