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地震预警世界一流”——访“中研院”地球科学研究所所长赵丰

现在台湾担心的地震海啸是在附近的马尼拉海沟和琉球海沟。有可能有预警的时间,但是肯定很短,因为离得太近了。

责任编辑:朱力远

在技术上,台湾的地震预警可以做到世界上最好。往下一节一节都有断层。

不能将地震预报和气象预报做类比,因为两者背后的物理机制不一样。

在日本地震以前,我们好多人也很自豪,就是长期预测已经掌握了。

像集集地震那样的地震,大概五十年左右会产生一次。

现在台湾担心的地震海啸是在附近的马尼拉海沟和琉球海沟。 

赵丰教授曾在NASA工作多年,现任“中研院”地球科学研究所所长。 (吴娟/图)

在台北“中央研究院”寂静的建筑群里,一个醒目的标志——放置于楼前的一块巨大的灰褐色花岗岩——将地球科学研究所与其他研究所立即区分开来。地球所是一个只有三十几位研究人员的小所,但它的研究领域却涵盖了包括地震学、地质学、地球化学在内的方方面面。身材魁梧、两鬓见白的赵丰教授现在就带领着这支精干的学术队伍。

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自2008年四川大地震后的短短三年间,一连串的大地震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惨重的灾难。在公众眼中,地球似乎正处于一个特别的地震活跃期,然而地震学家却不认为这有什么特别之处,至少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科学家眼中是如此。地震对人类的苦难漠不关心,但是地震学家却无法无动于衷。事实上,四个月前日本9.0级地震在吸引全世界眼光的同时,尤其引起了台湾地震学家的高度重视。2011年3月18日,亦即日本地震一周之后,在“中研院”学术活动中心二楼会议室,在地球所的召集下,台湾的地震学家就召开了一次学术会议,“深入省思台湾未来可能面临的威胁”。

台湾岛与日本列岛同处于地球上最活跃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且同处于海啸的威胁下。因此“日本地震对台湾意味着什么”是南方周末记者在采访中始终关注的一个主题。但我们的交谈是从一个多少有些争议的话题开始的。这个话题就是地震预报,一个在地震学界绕不开的话题。

南方周末:目前来讲,科学界一般认为地震是不可预报的,其中一种观点是地震永远不可预报,另一种观点是到目前为止找不到预报的方法。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赵丰:我想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预报。预报要知道是哪一天、几点钟、多大,那是没办法预报的。别说现在没办法,恐怕很久都没办法。但从理论上是有办法的,只是我们现在不会,要做到那样子的预报,我们现在差太远了。偶尔会遇到像1975年的海城地震,那是碰上的,不是常规。正常情况下不会这么容易。

南方周末:那是一个特殊的例子。

赵丰:要是用同样的方法去做别的地震,那可能一个都成不了。各种东西都凑在一起,刚好出现这么一个例子,这是可能的。但是我们真的不会。另外一个预报是,某个地区在二十年内发生几级地震的可能性是百分之多少,这也是一个科学议题,这个我们现在就会做。这也叫做预报。得看你要什么样的预报。

南方周末:有人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