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一艘等待了百年的大船

有人说,2011年是航母百年,也是中国航母元年。许多人并不知道,中国人的航母之梦,是从1928年一直做到了今天。

责任编辑:姚忆江 史哲 实习生 贺文婷

一百年前,航母催生了海上的国家战略力量的质变,这是制海权和制空权的开端。

那也是中国航母梦开始的时候。这个梦,陈绍宽做过,萧劲光做过,刘华清做过,无数普普通通的的人做过,直到今天。

“大国在崛起的路上注定是孤独的,”而“瓦良格”号航母仅仅是中国的“第一笔学费”。

有人说,2011年是航母百年,也是中国航母元年。许多人并不知道,中国人的航母之梦,是从1928年一直做到了今天。

痴迷海上堡垒

1928年年底,一位中国海军高级军官给国民政府呈文,首次提出要花2000万元建造一艘航空母舰。

呈文的军人叫陈绍宽,时任海军第二舰队司令兼海军署署长。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之后,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一统”。他的提议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在1929年1月的全国编遣会议上被否决,这令陈绍宽难以接受,他与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双双提出辞职。

蒋介石为了挽留他做出建设海军的承诺。蒋说:“我们曾讲要在15年以内,有建设60万吨的希望,照此看来,我们在5年以内,或者即可完成,与世界上列强的海军相抗,巩固我们的国防。”蒋并认为这60万吨里,应该包含3艘航母。陈绍宽随即打消了辞职的念头,出任海军部部长。

是什么让陈绍宽如此痴迷于航母?

一百年前,航母催生了海上的国家战略力量的质变,这是制海权和制空权的开端。

“1910年11月14日和1911年1月18日,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驾驶‘柯蒂斯’双翼机完成了从‘伯明翰’号巡洋舰起飞和在‘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上降落,如果从此算起,西方海军建造和运用航母已逾百年。”中国海军原副司令员张序三说。

中国人也有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北洋政府海军部派出两名年轻的军官陈绍宽和郑礼庆赴欧洲观战,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从现代战争中汲取经验教训。

1916年12月,两人先到英国、法国、意大利考察海军,然后登上英国皇家海军的舰艇亲临战场,体验欧洲海战场上异样的火药味。

在1912年到一战结束时,英国共改建了15艘水上飞机母舰,这支海上新军为海战增加了新的看点。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茜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