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回来了吗——纪录片《活着》讲述的汶川震后再生育

独立纪录片人范俭说,《活着》讲的不仅仅是生育,而是生命。“生命特别无常,你想要的时候它不给你,你不想要的时候他莫名其妙就来了。然后有一天,他又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责任编辑:李宏宇 袁蕾 助理编辑 朱晓佳 实习生 彭军淋

独生女儿祝星雨在汶川大地震中遇难,再生一个孩子成了祝俊生、叶红梅夫妇最大的愿望,也成了一种无处不在的重压。

叶红梅有事没事就看手机中的一段录像——女儿做算术题时偷着数手指头,妈妈把“作弊证据”偷录下来,女儿被揭穿之后不好意思说话,只是低头笑。

祝俊生则对女儿的乖巧念念不忘:“一见到瓶子我就想起女儿,捡一个瓶子能卖一毛钱,捡5个瓶子就能吃手撕饼。完了,啥都没有了,刚刚小学二年级……”

“汶川大地震69227位遇难者中包括5335名学生,也就是说,像祝家这样的丧子家庭有五千多个,他们绝大部分准备再生育。”独立纪录片人范俭说,“国家有个地震再生育政策,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怀孕,两次是免费生育,第三次就要自费了。”

叶红梅已经四十出头,属于高龄产妇,选择试管怀孕,每次花费3万元左右。范俭遇到叶红梅时,她的第一次试管生育失败,正准备第二次生育,那将是他们的孤注一掷。

2011年12月5日,讲述叶红梅和祝俊生再生育故事的纪录片《活着》,在2011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获得评审团特别奖。

汶川大地震69227 位遇难者中包括5335 名学生,丧子家庭就有五千多个,他们绝大部分准备再生育。 (刘猛/图)

孩子的魂会随着新的生命回来

2009年夏天,范俭来到都江堰,拍摄完成一个灾后心理援助项目的工作。他因此接触到很多准备再生育的丧子夫妇,“那段时间总能看到怀不上孩子的母亲以泪洗面。”这年10月,他决定以再生育夫妇为主题拍摄自己的纪录片,带着自己借到的钱开始了第一次拍摄。

跟拍对象都是都江堰市新建小学遇难孩子的父母。他们普遍面临的困难是,当地医疗条件不够,要做试管婴儿只能到成都去。每次试管生育的手术、复查持续几个月,去成都就要住院或住宾馆。虽然国家报销医疗费用,但来回路费、食宿只能自己负担,而这些家庭普遍是中下收入。

“祝老四”祝俊生46岁,性情中人,经常喝点小酒仰天长叹,在墙上写下“女儿,今天是你的生日”之类字句。接触深了,他对范俭揭开自己的伤疤——地震发生时,他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孩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