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评论】只信丑闻是不容漠视的社会病态

达芬奇事件中公众的情绪反应,其实并非孤例。当下,几乎所有的负面事件,不管最后证明是确有其事,还是纯属无中生有,宁愿凭直觉给出负面评价的,总是不在少数。这是一种典型的社会“低信任度”,值得特别反思。

责任编辑:史哲 戴志勇 蔡军剑

2011年7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达芬奇‘密码’”。该节目揭露达芬奇经销的相当数量的高档“意大利原产”家具,实为在广东东莞贴牌加工生产,从深圳口岸出海,到意大利转一圈,再从上海登陆,有了全套的进口手续,摇身一变就成了“100%意大利原装”、“国际超级品牌”。

节目播出之后引发广泛议论。接下来的几个月,达芬奇的名声和以往被揭露的各种假冒伪劣品牌一样,“臭了街”:微博里到处是恶搞达芬奇总经理潘庄秀华泪洒新闻发布会的照片和视频。在公众一片痛骂声中,似乎又一个“假洋鬼子”即将倒掉。

但这一切,在2012年到来之际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