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个人知识

半世纪以前,博兰尼写《个人知识》时,主要是批判实证主义,他当然不曾梦见“数位学习”时代的来临。然而,在我看来,他所提出的想法对于数字时代的知识传习仍是有效的。老师只会衰老,老师不会消失!

责任编辑:蔡军剑

“老师只会衰老,老师不会消失!” 数字与教师共同提供的“混合式学习”才是将来可能走得成的路

2011年3月,我在复旦大学的光华讲座之后,接受上海媒体的访问。在那个访问中,我特别强调人脑千万不要计算机化了,当时匆匆未及细论,但我觉得关于这个问题,还值得再多说一点。

最近我曾在公开演讲中提到“数字人文时代”的来临,这将是人类逐步迈入的阶段。但是我认为每一个历史现象都不是只有单面的意义。以下我想举两方面的例子,第一个例子是说明对于某些人文研究的题目,数字科技可以是一种利器;第二个例子说明推广数位学习应该注意“人”的问题。

2010年11月16日,我读到Newsweek中的一篇文章,主要是在讲数字人文的问题,它的标题是,如何用数字来开启人文的丰富性。这篇文章强调数字科技是一个强而有力的工具,结合了数字、地理信息系统等等技术,可以做种种以前很难做到的事情。

这篇文章举了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时代知识流动的研究为例。作者的题目主要是想探索这两个思想大变动的时代中观念的流向。因为启蒙运动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