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大地,黑账本——“反向工程”如何造假上市

绿大地造假案,浓缩了中国证券市场过去十年的积弊。上市时,“反向工程”如何破解发审委审核中的“上市密码”?案发后,这家实际上根本就达不到上市要求的公司为何依然存在?

责任编辑:冉孟顺 助理编辑 温翠玲

上市时,“反向工程”如何破解发审委审核中的“上市密码”?

案发后,理应退市的绿大地不仅依然存在,而且又因重组掀开新的资本风云

从2004年到2007年6月期间,绿大地公司为达到上市目的,累计虚增收入2.96亿 (何籽/图) 

2012年3月15日,因昆明市检察院抗诉,被称为“银广夏第二”的绿大地造假案将被重新审理。

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代码002200,简称绿大地),号称“云南省最大的绿化苗木种植企业”。3个多月前,昆明市官渡区法院以欺诈发行股票罪判处绿大地罚金400万元(约为其上市募集资金的1%),判处前董事长何学葵、财务总监蒋凯西、庞明星等五人有期徒刑一到三年,缓期执行,所有案犯当庭释放。

这意味着这家欺诈上市的公司从投资者手中圈走3.46亿元之后,无人获得实刑。消息一出,市场哗然,包括新华社在内的舆论界质疑判决过轻。十天之后,负责此案前期调查的中国证监会,罕见召开“媒体通气会”,披露了法院判决中未认可的更多涉嫌犯罪内容。

越来越多的质疑之声,最终推动了此案抗诉程序的启动。

绿大地造假案,浓缩了中国证券市场过去十年的积弊。一位资深市场人士强调,对这一案,不应仅仅停留在“抓坏蛋”的简单思维里,而应更加深入剖析“坏蛋是怎样炼成的”。南方周末记者在昆明、深圳等地进行了详尽调查,立体还原绿大地变“黑”的秘密。

卖花女-女首富-阶下囚

这原本是一个卖花女变身女企业家的励志故事

绿大地前董事长何学葵 (东方IC/图)

2011年9月6日的法庭庭审,是绿大地前董事长何学葵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

一年多阶下囚的生涯,何学葵变化很大。一位与她有着多年联系的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何的头发在案发后很快就白了,“四十多岁的人看起来像六十多的老太太。”

20年前,23岁的何学葵放弃了成为公务员的机会“下海”创业时,给人的印象却是“年轻有为,事业心极强”。

1992年从一家小花店开始,到1996年创办绿大地公司期间,何学葵以自己的勤奋赢得了尊重。直至今日,在当年共同创业的员工口中,她还有着“卖花女”的绰号。

绿大地现任总经理王光中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在十多年前认识何学葵时,就眼看着她“自己下田、自己跑市场,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因此在出事后,他出于对何的尊敬与朋友义气,硬着头皮接下烫手的“总经理”头衔。

1999年是何学葵的跨越之年:当年在昆明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绿大地公司抓住商机赢得多个项目,一跃成为云南园艺和绿化行业的领头羊。

何学葵也雄心勃勃,想成为中国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供应商。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她那时谈的已经不是几千万上亿元的生意了,而是想着上百亿的销售规模。

“跨越发展”的捷径被锁定为上市。

王光中回忆说:“我曾劝她不要急功近利,凡事都有一个过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