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洋委员”的35年:“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怎样参政议政

这是一群在全国政协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都无法复制的特殊委员。全国政协自1978年开始,吸纳了十多位中国国籍的国际友人加入,至今唯一健在的是沙博理。这批“洋委员”们在政协中提出最多的建议是关于对外宣传。

责任编辑:李梁 助理编辑 温翠玲

“文革结束后,他们进入了政协,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他们政治上迟来的认可。”

由于身体原因,97岁的全国政协委员沙博理已连续两年没有出现在两会会场上了。

在2237名委员中,沙博理的身份很特殊:他不仅年纪最大,而且没有中国血统——这位出生于纽约的犹太人,在革命年代来到中国,1963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加入中国国籍。

沙博理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群体中的一员。全国政协自1978年开始,吸纳了十多位中国国籍的国际友人加入,最早一位是马海德医生,至今唯一健在的是沙博理。

这是一群在全国政协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都无法复制的特殊委员。随着本届政协进入尾声,他们在政协舞台上的活动将满35年,他们的时代正徐徐谢幕。

全国政协委员、马海德之子周幼马在2012年全国政协会议上。 (李细华/南方日报/图)

“政协委员”和“政治局委员”

国际友人进政协,源自马海德向胡耀邦提出的建议。

胡、马两人是相识已久的老革命,友谊始于延安。那时胡耀邦还是“红小鬼”,马海德则是医学博士。1936年,两个美国人穿越封锁来到陕北根据地。后来他们的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医生马海德,记者斯诺。

马海德当过八路军总卫生部顾问和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在延安的时候,马海德就曾向周恩来要求加入中国国籍。当时周恩来回答:我们哪有国呀?我们只有一个党。

1949年后,马海德第一时间入籍。随后他被任命为卫生部顾问。他拒绝了坐办公室喝茶看报纸的生活,去最脏最苦的基层从事消灭性病和麻风病的工作。

“毛泽东心里头喜欢我父亲,周恩来知道我父亲经过了革命考验,邓小平对我父亲太了解了。他当选政协委员,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马海德之子周幼马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以马海德的资历,成为政协委员当然不在话下。只是由于他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