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术室到洞庭湖 豚尸藏不住秘密

4月9日以来,湖南岳阳发现了6头死亡江豚,这数字震惊了科研人员和公众。从没有哪一次死亡江豚的解剖如此备受聚焦,记者不停发问,解剖者神色凝重。死亡报告已公布,但洞庭湖江豚依然在以每年10头的死亡速度走向濒危。

责任编辑:何海宁 实习生 王静怡 张路延 郑育杰

2012年4月9日,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志愿者谢拥军等在解剖江豚,以查明死因。 (典波/图)

从没有哪一次死亡江豚的解剖如此备受聚焦,记者们不停发问,解剖者神色凝重。死亡报告已公布,但洞庭湖江豚依然在以每年10头的死亡速度走向濒危。

2012年4月17日上午,武汉,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标本解剖室,两头死去的江豚在此相遇。或许它们生前也曾见面,那时候它们同属于洞庭湖的85头江豚种群。

4月9日以来,湖南岳阳发现了6头死亡江豚。这个数字震惊了科研人员和公众。

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以下简称江豚协会)副会长何大明并不意外,“一直在死亡,只是未申报”。据中科院水生所的调研,2006年洞庭湖江豚数量为150头,2012年3月初步测算仅剩85头,平均每年死亡10头。在2012年1月初江豚协会成立之前,渔民不知去哪里申报江豚尸体,只好埋掉。

何大明的手机每天被打爆,人们想知道死因。

这两头江豚编号“20120414洞庭湖20120417雄性156”和“20120415洞庭湖20120417雄性150”(以下简称156和150号),先后躺在冰冷的不锈钢手术台上,侧卧,像翻了的枯朽小舟。20平米逼仄的解剖室里塞进了7名科研人员、数家媒体和数位研究生。谁都没有说话,盯着那把与法医解剖尸体一样的手术刀,跟随它去探明,谁杀了江豚。

寂静的手术室,无言的伤口

解剖室里的紫外线消毒灯被点亮,手术台泛出幽紫色的光。

中科院博士郑劲松是主刀人员之一,他已参与解剖数十头江豚。这次的解剖程序和以前没有区别,但他的心情迥异,不是紧张,是复杂。如此密集的死亡,是第一次。在他书桌的台历上,日期“17”被划了一个圈。

郑劲松和馆长赵庆中等其他手术人员穿上白大褂,带上黄色橡胶手套。9点,解剖正式开始。

156号被抬上手术台。海兽特有的腐烂气息迅速充满狭小的解剖室。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