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早年生涯探究

“革命”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主题,但孙中山最初并没有使用“革命”这个概念,当时的说法只能是“造反”或“反清”。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授黄宇和先生试图解答孙中山“如何走上革命的道路”这一难题。

责任编辑:刘小磊

“革命”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主题,但孙中山最初并没有使用“革命”这个概念,当时的说法只能是“造反”或“反清”。促使孙中山一定要造反的动因,此前并无令人信服的解释。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授黄宇和先生试图解答孙中山“如何走上革命的道路”这一难题,于是有了这本七百多页的巨著。

孙中山成为公认的革命领袖后,这块金字招牌频频被各方举在手里,真正的学术研究受到很大干扰。黄教授十分直率地揭露,已故著名历史学家罗香林当年为争取当上教授,揣摩上意,巧妙嫁接,“绑架”孙科,为他的谬说背书。该书首次公布了罗香林岳父朱希祖一封家信,很“八卦”,也很有看头。朱希祖是民国著名史学家,他在给女儿朱倓(罗香林夫人)的信中,直称“香林好虚名而不务实际”“好作文而不读书”,可作为罗氏制造孙中山祖先“紫金说”的一个注脚。澳门某知名媒体人,为强调澳门在孙中山生涯中的重要性,不惜使用一些莫须有的“史料”。香港一些人士为引起港府对保护古迹的重视,生造出孙中山曾被关在域多利监狱的说法。一些学术界人士,为保住自己的“领地”,不惜在国际学术会议上采用非学术的手段,粗暴打断海外学者的发言。

《三十岁前的孙中山》,黄宇和著,北京三联 2012年4月,68元

新的“二重证据法”

作为孙中山研究中的独立学者,黄宇和生活在澳大利亚,具备利用中、西多种文献的条件,又幸运地得到研究经费,加上奋力求真的“搏命”精神,这本新著可谓新见迭出,硕果累累。

学界颇推崇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即地上文献与地下考古发现相结合的方法。对近代史来说,更合适的&ldq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