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探索】学外语=学“读心术”?

虽然说双语者和单语者都能在对他人的心理状态的推论中做出正确的结论,但是双语者能够凭借正确的反应模式在第一时间就做出正确反应。而对于那些单语者来说,可能他们还需要多进行一次反应,才能正确推断他人的心理状况。

语言就是力量。学会一种语言,可以了解世界,更可以理解他人。

大脑会被每个人的不同经验塑造成不同的形态吗?

长时间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对这一问题的肯定性答案深信不疑。然而,这样的结论却陷入了一个逻辑陷阱——是千奇百怪的经历塑造了我们千姿百态的大脑还是独特的大脑赐予了我们迥异的人生?

音乐天才的大脑就和常人不同。但究竟是因为长时间的音乐训练导致了这种不同,还是这种独特性使他们走上了音乐天才的道路?要想搞清楚其中的原因,研究音乐并不是个好主意,因为这毕竟还属于文艺青年的小众活动。对广大普通青年而言,很难判断不懂音乐究竟是先天缺乏音乐细胞还是后天没有系统学习。

相比而言,双语者(一般指能够使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的人)的研究却有所不同,从事该领域的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双语的学习源于生活中使用两种语言的必要性。当处在一个双语的环境中(如移民家庭)时,出于交流的需要,人们不得不学习另一门语言,不管是否有天赋,都得熟练地掌握两种语言;而如果处在一个并不需要双语的环境中,即使是一位语言天才,也不会成为一个熟练的双语者(不过老外们考虑问题有的时候过于简单,完全忘却了东方的一个伟大而神奇的国度,熟练的双语者可以因考试而存在)。基于这种观点,在针对双语者的研究中,如果能发现大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