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论(20120809)】还要奋斗多少年?——一个“农二代”职校毕业生的来信

“职校最大的作用成了收留农村人的下一代,让我们不至于过早进入社会而沉沦的“收留所”而已。可怜的是,人数庞大的农村家长们用自己辛辛苦苦打工挣的血汗钱供孩子,还希冀于通过“高等教育”让孩子改变命运。但我们的命运哪里还能改变?”

责任编辑:陈斌 实习生 徐冬旸

◤《南风窗》◤2012年8月6日◤朱振辉

(原文摘编)我的家乡位于苏皖交界处的高淳县。县城好一点的高中我没有资格进入,所以只能进入另一种体制下的学校——中国职业教育。职高的生涯结束后,我进入了一所位于苏南发达城市的职业技术学院。

我想把专业课学得尽量好一点,但条件根本不会满足你。我们拿到的书很少有跟社会接轨的。学的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让你一听到老师上课就感觉反胃。

好不容易熬到了毕业,现实的残酷终于真实地落在了我们头上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