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抗战老兵”

这些即将或已经逝去的老人,我首先想到的,不是他们在对日战场上的英勇与果决,不是他们长时间不被认知、苦闷压抑的生活,而是在家国破碎、无处偏安的情境中,他们曾有过的激愤、纠结,抑或胆怯……还有至今尚存的感念。

王飞黄 1916年,原籍邵阳,现住资兴市唐洞新区大全路湾门,自幼家贫的王飞黄是幸运的。先在“陆军炮兵学校”就读,后转入黄埔军校17期(第五分校,昆明)学习。军校毕业后,参加了中国远征军。已无法确定第一次入缅作战时所属的部队,但还记得雪峰山会战。抗战胜利后,王飞黄脱离部队返乡。“文革”期间,受到较大冲击,入狱。出狱后,流落至郴州资兴。直到几年前,才告别“黑户”。

201位。这是过去3年,我在湖南寻访到的抗战老兵的数量。面对图片库里这些即将或已经逝去的老人,我首先想到的,不是他们在对日战场上的英勇与果决,不是他们长时间不被认知、苦闷压抑的生活,而是在家国破碎、无处偏安的情境中,他们曾有过的激愤、纠结,抑或胆怯……还有至今尚存的感念。

我相信这是老人们生命里的柔软处。

2011年12月8日,阴。衡阳市雁峰区黄茶岭街道红旗3队的泥土路上,聚集着前一天的雨水。

芦石安 1927年,原籍广西梧州,现租住衡阳市雁峰区黄茶岭街道红旗3队,1942年前后被抽壮丁。先是在韶关驻训。之后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10军,给一个广东梅县的团长当勤务兵。后衡阳失守,“当官的跟方先觉走,当兵的自己走”。

彭范爱 1921年,洞口县又兰镇梅田村1组14号,1941年,报名参加第九战区“干训团”(专为培养地方基层干部)。毕业后分配至“湖南第10专员公署”无线电台工作,驻芷江。后加入58师参加雪峰山会战。

这不是芦石安(已于2012年7月20日过世)外出散步的天气。这个原国民革命军第10军士兵,偎坐在出租屋内的火笼旁,时常低头闭眼,长时间默不作声。发生在68年前的衡阳保卫战,在老人口中已不连贯。

“15岁那年,我是在吃自家叔叔喜酒的时候被抓的兵……(在第10军)给一个广东梅县的团长当勤务兵。”后衡阳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