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金融】如何给企业的未来定价“天使”银行来了

在“势利”的银行家眼里,高风险的科技企业价值几何?在美国,硅谷银行开创出针对科技企业的金融模式;如今,这种被企业称为“天使”的银行服务,在中国登场了。但他们都面对着估值、盈利以及如何控制风险的重重挑战。

责任编辑:舒眉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刘洋

在杭州、武汉,大批科技型企业获得了银行贷款。 (CFP/图)

编者按:过去百年,金融为创新提供了充足的燃料——钱。

铁路、电器、汽车、生化、互联网,在金融与技术的支撑下,一个个梦想变成现实。

支撑创新的是金融。而引领金融的是什么?还是创新,既包括金融机构的内部创新,也有来自民间组织的金融创新。

亲爱的读者们,今天,金融版将不定期地推出一个新栏目:锐金融。

在这里,我们希望发现并记录金融创新的动力。我们相信,这些改变不仅正深刻影响着今天的金融机构,还引领着金融的未来。

在“势利”的银行家眼里,高风险的科技企业价值几何?

在美国,硅谷银行开创出针对科技企业的金融模式;如今,这种被企业称为“天使”的银行服务,在中国登场了。但他们都面对着估值、盈利以及如何控制风险的重重挑战。

“一口气开了三家!”2012年6月的最后一周,汉口银行光谷分行的副行长夏云宝感到“压力山大”。近在咫尺间,华夏、招商、中信,三家银行接连开业,定位都是和自己相似——科技金融专营支行。

这个与美国硅谷仅一字之差的中国光谷(高科技园区),聚集着两万余家科技中小企业和湖北省接近一半的上市公司。2012年9月初,光谷拿到了“新三板”大门的钥匙。

十几家银行已经在这里安营扎寨,光谷成了中国科技金融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而在立志打造“天堂硅谷”的浙江省杭州市,政府正用“有形之手”将金融资源引向科技企业,银行成了市科技局里的常客。

硅谷传奇

硅谷银行成功破解了银行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仅凭几项发明专利和几名研发人员,没有固定资产,市场前景不明,这种企业,银行能放款吗?这一直是困扰银行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哥德巴赫猜想”。

根据和他们打交道最多的VC(风险投资)的经验,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只要能够活下来两家企业,就足以覆盖其他“篮子”的损失。不过,如果银行学VC,撒胡椒面式地放贷,无异于肉包子打狗,坏账率奇高。

只有一种可能,银行精耕细作,投入人力物力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