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京】“现在的钟鼓楼,和以前不一样了”

地理上的钟鼓楼,位于北京城传统的中轴线的最北端,是古代的报时中心。拆,还是不拆?居民、政府和古迹保护专家,正形成一个微妙的三角。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曾一智有时理解这些居民,但有时,又难抑愤怒,“在这么高额的补偿款前怎能不动心呢?”

责任编辑:何海宁 曹海东 朱红军 袁端端 周琼媛 陈佩

钟鼓楼地区搬迁的消息一直未绝,这一次,真的来了。然而,拆,还是不拆?居民、政府和古迹保护专家,正形成一个微妙的三角。

1994年12月17日,晚8点40分,一位北京男孩跳上了香港红磡体育馆的舞台。穿着符号般的海魂衫,脖扎红领巾,吉他斜挎在腰间。他叫何勇。

面对台下歌迷,何勇和他的父亲合作了一首歌——《钟鼓楼》。对于香港观众而言,这个地名陌生、遥远,但并无妨碍,他们在歌声里,想象一座2000公里之外的北京古建筑。

地理上的钟鼓楼,位于北京城传统的中轴线的最北端,是古代的报时中心。何勇就出生在后海边的中国歌舞团宿舍,距离钟鼓楼不足1000米。

12月17日那一夜后,何勇的摇滚生涯从巅峰一路下滑。后来,人们在媒体上看到他,已经是一位身材臃肿的中年人,也不再穿着那件海魂衫。

钟鼓楼同样只能接受自己的命运。在激流回旋的中国近现代史上,政权更迭、对外开放、城市扩张、商业利益、文物保护,无一不在钟鼓楼留下印记。

就在2012年岁末,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项目的公告已经贴在周边的大街小巷里。

只不过,这一次,杂音异常响亮。

不坚定的保卫者

天气冷得要命。12月26日,北京,最低气温降到零下10℃。晚上8点,张保革还在钟楼湾胡同遛弯。昏黄的路灯灯光直抵老张身上,背后留下一个肥硕的影子。

被南方周末记者叫住,他用余光扫了扫四周,“真是记者?”确认后,领着记者往胡同深处走,“拆迁的人都蹲在这呢,晚上9点才下班。”

钟楼湾胡同甲32号,灯火通明,这里是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项目指挥部的现场办公点。透过玻璃窗,墙上贴满了纸,乍一看,还以为是房产中介。

“以前道路清晰着呢,这个点进胡同,还真是有点怕。”钟楼湾胡同20号是他的家,在钟楼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