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材:“袖珍”央企的大生意

中航材诞生于计划经济体制,曾经拥有中国飞机采购和航材业务的专营权。历经三十多年体制变革、权力分流、转型突围,这家经营业绩并不佳的央企仍像一块化石一样顽强地活着。

责任编辑: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中国某航空公司地勤人员站在巨大的罗尔斯·罗伊斯发动机前,查看涡轮叶片。目前,中国三大航空公司分别建立了各自的航材保障体系。 (村神/图)

中航材诞生于计划经济体制,曾经拥有中国飞机采购和航材业务的专营权。历经三十多年体制变革、权力分流、转型突围,这家经营业绩并不佳的央企仍像一块化石一样顽强地活着。

贿案背后的采购权

2013年1月6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的一篇报道称,全球第二大飞机发动机制造商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简称“罗罗”),涉嫌通过行贿获得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与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发动机采购订单。一个叫陈新的中国人是上述行贿案的涉案人员。

陈新曾先后任国航规划发展部副总经理和东航规划发展部副总经理。在航空公司,规划发展部是负责飞机和发动机等航材引进的重要部门。有的也叫做采购部,或者航材引进办公室。

在中国航空工业交易市场,这桩贿案引起了人们对航材采购内在机制的关注。

一位曾经在某飞机制造巨头工作的飞机销售人员曾经跟陈新打过交道。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制造商行贿陈新的目的是获取谈判的重要信息。想靠行贿直接获取订单,在航空工业交易市场不太可能。因为在中国,购买飞机不仅仅是航空公司自主的经济行为。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前院长、现交通运输部部长政策咨询小组委员田保华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飞机交易的金额动辄数十亿美元,因此很多航空公司的飞机订单往往会集中在外交活动中一起签订。

据田保华透露,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简称中航材)这家在计划经济时代诞生的微型央企,就是为此服务的,统一签订购机意向或者协议。

作为国家集中采购飞机的主体,中航材在过去30年里,总共为国内各航空公司购买和租赁飞机计1700余架。

中航材网站上的信息显示,中航材的飞机批量采购业务是经国务院、国家发改委、民航局的批准,以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中立地位作为飞机批量采购的总协调,将各航空公司所认购的机型打包形成批量,以争取到更优惠的价格和更好的技术保障及商务条件。

上述飞机销售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透露,航空公司想买飞机的时候,先是将购机计划报给中国民航总局,民航总局会对市场和运力做一个预测,将意见报给国家发改委,再由发改委根据外交需求,通过中航材集中采购。

中航材宣传部门一位负责人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中航材虽然占据了国内航空器材采购的大半江山,但并非垄断,国内几大航空公司,都有自主购机的权力,另外很多金融机构比如工银租赁,也都有采购飞机的权力。

南方周末记者通过梳理过去十年中航材的集中飞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