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真】工人村里的“毛线鸡”

在云南个旧工人村,她们蜷缩在阴暗潮湿的小屋里,以一次10到50元不等的价格出卖着身体。在等待客人到来的间隙,她们会搬张小凳子坐在巷口,熟练地拿出针线,编织毛衣、十字绣或是足有七层厚、镶着玫瑰花边的鞋垫,完全是居家过日子的神色。时间久了,周围的居民们带着嘲讽与无奈,给她们取了个名字:“毛线鸡”。她们卑贱而坚忍地顶着这个名字生存着。

责任编辑:李楠 冯飞

很多所谓的按摩房、洗头房里面都是暗红的灯光。当地人知道,这都是“红灯区”。 (南方周末记者翁洹/图)

她们蜷缩在阴暗潮湿的小屋里,以一次10到50元不等的价格出卖着身体。在等待客人到来的间隙,她们会搬张小凳子坐在巷口,熟练地拿出针线,编织毛衣、十字绣或是足有七层厚、镶着玫瑰花边的鞋垫,完全是居家过日子的神色。时间久了,周围的居民们带着嘲讽与无奈,给她们取了个名字:“毛线鸡”。

“毛线鸡”栖身的地方,位于云南个旧工人村。这里曾是繁华所在,是工人阶级为之骄傲的家园。半个世纪过去,个旧在2008年成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工人村也在时代的冲刷下面目大变,毒品、性、暴力像藤蔓一般缠绕其中,让这里成为失意者最后的乐园。

在充斥着下岗者、退休工人、无所事事的失业者的工人村里,“毛线鸡”们反而是为数不多还在“工作”的人。她们卑贱而坚忍地顶着这个名字生存着。

每天晚上11点,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