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叔金宇澄其人

已经60岁的金宇澄,在人生记忆最丰富的年龄,回忆他的情感,记录他和朋友们的人生,还有他生活过的城市,把这些时光和记忆,忠实地记录在了《繁花》里。《收获》执行主编程永新称,“如果说《繁花》有什么野心的话,就是它建立了一座与南方有关,与城市有关的人情世态的博物馆。”

责任编辑:李宏宇 袁蕾 朱晓佳 实习生 周鑫 付必全

金宇澄全家福。父亲出生在富商家庭,后来参加革命,上海解放后成为公务员。和大部分中国人一样,好日子没过多久。 (受访者供图/图)

“从中国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的经验来看,我们对农村的经验往往大于城市的经验。如果说《繁花》有什么野心的话,就是它建立了一座与南方有关,与城市有关的人情世态的博物馆。”

——《收获》执行主编程永新

“老爷叔,不要吊我胃口”

如果不是偶尔上了“弄堂网”,金宇澄不会再写小说。

“独上阁楼,最好是夜里,过去的味道,梁朝伟《阿飞正传》结尾的样子,电灯下面数钞票,数好放进西装内袋,再数一沓,清爽放入口袋,再摸出一副扑克牌细看,再摸出一副来……然后是梳头,三七分头,对镜子细细梳好,全身笔挺,透出骨头里的懒散。最后。关灯。这个片段是最上海的,最阁楼。”

2011年5月10日中午12点,金宇澄在刚注册的上海弄堂网文字域论坛里,化名“独上阁楼”发了帖子。弄堂网是上海作家陈村的朋友“老皮皮”创办的,一个怀念老上海生活的网站。

他只是随意发帖,用上海话写些自己亲历目睹的人和事,偶尔还对上海的旧城改造提些意见。每个帖子都得到了网友的积极回应,叫他“爷叔”、“老克腊”,催他接着讲古。

以前一直闷头写作的金宇澄有了从未有过的新奇感和刺激感。“我每天早上起床后,随手写一段就发帖,读者不知道作者是谁,作者也不知道读者是谁,怎么好看有趣怎么写,这样的互动却很有意思。”

三天后,金宇澄写到1980年代上海露天菜场,一个卖螃蟹的风流老板陶陶的故事。突然有了写作快感:“写得欲罢不能,实在是奇怪跟烦恼,希望快点结束。”这段故事,最后也是小说人物陶陶的原型,是一位与金宇澄一起下乡的老知青,据说因为吸毒,到处借钱,最后生死不明。

网上写到一万字,金宇澄突然意识到“这已是一个长篇小说的框架”,才警惕起来,做小说结构,从纯粹的上海方言,逐渐转为全国读者看得懂的“上海官话”。

阿宝、腻先生、梅瑞,人物一个接一个地现身,每日更新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李夏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