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有色眼镜看奥斯卡】一个调查记者的自我修养《菲洛梅娜》里的采访学

一篇报道,也许真相是最重要的,可对人来说,宽容与救赎却是更高层次的。所以对于一个记者来说,遇到一个好的采访对象是一件无比幸运的事情,菲洛梅娜使得“修道院贩婴”具有了道德层次更高的意义。不过要是落到我头上,我也和马丁一样,认为修道院不可原谅。

责任编辑:李宏宇 袁蕾 朱晓佳 实习生 蔡佳茵 钟苑文 刘维

片中,年少的菲洛梅娜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被修道院带走。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编者按

好莱坞的学院奖也许在搞“三贴近”、“走转改”,好像要让所有喜欢电影的人“在这里读懂美国”。

2014年奥斯卡金像奖,9部电影获得最佳影片提名,6部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成,最终获奖的《为奴十二年》就是其一。一句话总结本届奥斯卡:真实扎堆,虚构大赢。地上的黑奴故事拿走“最佳影片”,但是天上的爱情故事(《地心引力》)拿走“最佳导演”等7尊奖杯,好莱坞没有背离自己的主旋律。

南方周末各领域的记者是一群戴着有色眼镜的人,一群以追逐真实为专业的人,抛开技术、表演……这些好莱坞的强项,面对“重述真实”的影片,他们更具偏见,更热衷悖论。守法要紧还是救命要紧?说谎图存还是说真话受鞭笞?

纪录片,在真实故事基础上构建的剧情片,完全虚构的剧情片。谁的地位更尊贵?好莱坞化的真实还是真实吗?丑恶故事能够走进电影院吗?残酷故事可以激发正能量吗?坏人可以做主角吗?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