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柔软的志愿者

在听完邓飞的公益巡讲《柔软改变中国》之后,我走在校园的林荫大道上,抬头仰望樱花绽放,不禁想起了“走吧微爱”这个活动。

在听完邓飞的公益巡讲《柔软改变中国》之后,我走在校园的林荫大道上,抬头仰望樱花绽放,不禁想起了“走吧微爱”这个活动。

去年此时,我和团队成员正在筹备“走吧微爱”在武大的宣讲工作,竟忽视了樱花的烂漫绚丽。而如今惊蛰已过,春天抚慰躁动的人心,又是一年樱花季,微爱的招募,也一如枝头含苞待放的樱花,在阳光明媚的日子,“入驻”美丽的珞珈山下。

段光仙(右)

而怀念橙黄色志愿者服的我,会不会再走一回微爱路?

邓飞在演讲中说到:“政府不具备解决所有问题的能力,而企业对于政府改变不了的看都不看一眼,然而这一部分我们又不能不管不顾,因而社会就需要承担起对这一部分“盲区”的责任。”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谁没坐过车,用过一次性餐具?追本朔源,每个人都是问题的制造者,所以我们也应该承担起解决问题的责任,开始行动。

好友曾与国际资深义工交流,对方心中那种根深蒂固的“公民意识”深深震撼了她。这种意识并非国家赋予或者宪法规定的层面,而是基于“同住地球村,共同爱护家园”的理念而产生的强烈责任感。做义工做公益,对于他们而言,并不是“给予爱心”、“行善积德”,而是“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自主意识的公民,我本应该这么做,这是我不可堆卸的责任”。

曾经论述过“中国公益发展的瓶颈问题”,现在想来,还应补充“不同动机下的公益理念”,阐述下基于不同动机衍生的公益理念对于中国公益发展的影响。西方欧美国家公益事业蓬勃发展,如果从理念或者动机层面来说,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基督教对其价值观的影响。基督教强调“原罪”和“赎罪”,因此“吾日三省吾身”之后认为自己应该“洗刷罪恶”,而比起中国的吃素修行、印度的苦行,参加公益活动无疑是一条非常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积极协助宣传

当然,我也并非怀着一颗“公民责任”心参加“走吧微爱”这个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坚持的信仰,我只是想做一些“有意识的改变”。正如邓飞说的那样,最初他想通过写出这个社会的卑劣来做出改变,但是写到十年的时候,却写出了困惑和疲倦——改变不了什么或者说改变的太少。

很多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但是我们也常常发现,孩子们的问题是我们最关心的,就像邓飞总结的那样:‘孩子’和‘灾难’能够团结我们,孩子是‘最大的公约数’”。

还记得在重庆尖山小镇走访的那几日,看到许多老人和儿童坐在家门口,那孤独和落寞的眼神,深深刺痛了我的心,看到太多成群结对的孩子在村口街头游荡,脏兮兮的脸蛋,邋遢的衣服,我的心情极为沉重。我们为了发展城市,吸引农民进城打工,乡村被掏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问题严峻,没有父爱母爱和他们的陪伴,这些孩子的未来怎么办?

我常常在思考,我们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但是谁也不能断定自己做的就真正有益,但是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去表达这种想法。

“走吧 微爱”这个活动给我提供的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它倡导的就是“微爱虽小,但汇爱成河,就能够温暖更多的人”、“爱无巨细,重要的是去表达、去传递”。

在去重庆走访之前,我和团队成员一起进行了“多背一公斤”的爱心募捐,同学们反响特别热烈,让我和队友们都有些受宠若惊。每个人都努力用行动,主动表达自己的爱心。

我没有办法忘记走访途中遇见的那些孩子,他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对于自然的赞美,对于未来的期许,或许是我微爱路上最大的收获。

志愿者与受助学生及其家人合照

一位队友在日志中写到,现在公益界也许并不缺乏优秀的领导者,但一定需要踏实肯干、用心付出的优秀志愿者。我想,我值得去坚持,坚持继续走“微爱之路”,继续寻访路上的爱和感动。

真正历经公益洗礼的人,内心必定是平和柔软的,没有暴民的凶狠,没有移民的绝望,没有顺民的窝囊,有的只是一个人对于美好的坚持,对于万物的悲悯,而那股很傻很天真的柔软劲儿,却又可以改变很多。

新一年的微爱之路,我想做一名柔软的志愿者,用柔软去改变。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