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论(20140515)】私权限制:上海塌楼事件的根源

由于城区属于暴发式扩展,民国时期上海尽管房地产业发展迅速,但还是跟不上棚户区搭建的脚步,而迅速兴起的棚户还没有到升级换代,一个追求公有的时代到来了,从而,私房的交易和自我改建被限制。棚户区建筑的面貌一直到1980年代基本没有发生什么大变化。并非屋主不想改造自己的房屋,而是不能。

责任编辑:陈斌 实习生 林宝玲

《南方都市报》 2014年5月8日 顾则徐

(原文摘编)2014年5月4日,上海虹口区新港路一幢砖木结构三层居民楼整体倒塌,导致2死3伤。上海塌的楼很特别,乃是棚户区内老旧房屋。

棚户区是上海老市区内特殊现象。上海在“中英南京条约”签署后开埠,城区扩展属于暴发式,老城外本地村落很快淹没,外来底层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