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文学远行

我是4月23日晚上7点半左右到的广州,同机的还有邵丽老师等人。聚齐之后,主办方将我们直接从白云机场送到顺德下榻的酒店。24日、25日、26日三天,主办方特意安排了丰富的文化采风,参观了香云纱文化产业园区、金楼、植物园等顺德地区的名地胜景,让人印象深刻。

第十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颁奖典礼地点:佛山,顺德
人物:余华、田耳、张执浩、
李辉、孙郁、赵志明等

我是4月23日晚上7点半左右到的广州,同机的还有邵丽老师等人。聚齐之后,主办方将我们直接从白云机场送到顺德下榻的酒店。24日、25日、26日三天,主办方特意安排了丰富的文化采风,参观了香云纱文化产业园区、金楼、植物园等顺德地区的名地胜景,让人印象深刻。

 

其实,这是我第一次踏足广东,眼睛难免东张西望,嘴里时时啧啧称奇。

比如说榕树,在我当年的小学课本里有一篇《鸟的天堂》,对榕树好奇得不得了,这次终于亲眼得见。我联想到《阿凡达》,觉得如果全球都是亚热带气候,那么榕树就有可能成为地球的王者,所有的榕树最后就会都融为一体,而生活在榕树世界里的飞鸟、走兽、虫蚁,可能都对榕树顶礼膜拜,将之视为圣地。同行中有位顺德当地的小说家,对《鸟的天堂》中提到的那个岛和榕树很熟悉,说了很多掌故,我听得津津有味。

又比如参观最大的兰花培育基地,看到数十亩的养殖园、数以亿计的植株、千姿百态的品种,忍不住用手机狂拍了很多照片。听讲解员说明,我才知道兰花和榕树一样,生长的也是气根。不同的是,榕树的气根除了承接雨水,最后还会扎根到泥土里,斗转星移,也会变成一条根,十百年过去,又会和原来的根系融为一体,变得更为粗壮。兰花的气根却需要非常好的通风透气环境,如果用腐殖土,或者填得过实,兰花就会得病甚至死去。

采风的最后一天下午,主办方举办了一场茶话会,湖光山色,微风徐来,外地作者与顺德地区的写作者展开互动,一方面言及对顺德地区的印象,一方面交流写作心得。我作为“写作新人”,本来是应该少说多听的,但因为对榕树和兰花的气根印象着实深刻,忍不住班门弄斧说了点自己的小感想。窃以为:小说创作应该像榕树那样接地气,像兰花那样OPEN,才有可能达到“信达雅”,也就是准确、真诚、生动。这其实是我一直念念不忘想要达到的目标。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适逢见到榕树、兰花,也就一吐为快了。

颁奖典礼安排在27日下午,很多与会嘉宾、媒体朋友都是26日下午才陆续到来。26日晚餐的时候,比之前多了三桌人。当时我跟西闪、张执浩等人坐在靠窗的一桌,大家正在闲谈,突然一个很像余华的人就进来了。我之前只看过余华的照片,真人还从来没见过。听众人低声议论,大家也都在怀疑,觉得来者有可能是余华,因为看长相很相似;又觉得不太可能是余华,余华会一个人就这么进来坐下吗?我偷偷地打量了好几眼,其他人都不能确定,我就更没有主见了。大概5分钟之后,方方她们陆续进来,在那个人的旁边落座,我们才确定那个人真的是余华。

余华是本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年度杰出作家获得者,他出现在这里一点都不奇怪。倒是很多人在见到余华本尊的时候有所狐疑,这很奇怪,可能是余华一向低调的缘故。当时我们交头接耳低声议论,又时不时对着余华眉来眼去,作为一个小说大家,余华不可能不有所察觉。在27日下午的典礼现场,在寥寥数语的发言中,余华果然特意提到了26号晚餐前的一幕,大意是:当时他进入餐厅,环顾四周,竟然没发现有认识的人,都是新人新面孔,他觉得不服老不行。

余华这么说,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在。在余华登台领奖之前,年度小说家获得者田耳的致谢词非常精彩,被很多人誉为最为精彩的一次。田耳在发言中调侃了一下余华,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奖项,可以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潜力新人属于青年组,杰出作家属于老年组,其他的都属于中年组。余华也就顺势调侃了一下自己,将自己归到了“老年组”。

因为发言精彩纷呈,田耳给参加这次盛典的所有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跟田耳也是初次见面,可能是因为年龄相近,他只比我大一岁,又有许多共同的朋友,属于久仰大名无缘一见,倒是一见如故。

田耳喜欢喝白酒。采风那几天,正餐提供的只是葡萄酒和啤酒,他都喝得不习惯,也不尽兴,所以回到宾馆,稍事休息之后,我们都会呼朋引伴,再组个小局,找个小馆子喝点白酒。像雷平阳、张执浩、帅彦、欧亚,都被拉了来做酒友。在几次宵夜中,我们都知道田耳平时看上去讷于言,一旦打开话匣子,真是妙语连珠,层出不穷,所以在现场他有如此发挥,我们倒是不太意外。

颁奖典礼前后,主办方还安排了一些活动。年度诗人张执浩在一个艺术中心举行诗歌朗诵会,当时一个小朋友坐在我旁边,在现场的感染下,跃跃欲试,很想上去朗诵一首古诗。当时徐敬亚老师做主持人,我问徐老师,有个小朋友想要朗诵一首古诗,可不可以。小朋友有点怯场,在徐老师的鼓励下,最后还是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也算是为张执浩老师的朗诵会助了个小兴。

田耳、申霞艳、帅彦和我,28日在广州图书馆做了一次读者交流会。田耳依旧是妙语连珠,让全场笑声不绝。我还记得他向身边的朋友不遗余力地推荐一本经典好书,无奈没有几个能看完的,他最后灵机一动,告诉一个朋友,说这个小说是“黄”的。一个星期之后,这个朋友恨恨不已地找上门来,原来他看完全书,没有找到一处精彩的,不免大失所望。

28日晚上田瑛、朱燕玲等师友宴请方方、田耳和我。田老师听说田耳这几天都没有喝到白酒,特意带了一瓶好酒过来犒劳田耳。果然是陈年佳酿,几杯酒下肚,我们就微醺了。回到宾馆后,我和田耳又夜谈了好久,他说了很多文坛趣事,也给了我好多写作上的建议。

当时我买的回程票是30号中午的班机,特意在广州多停留两天,是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来广州,很想借这个难得的机会和广州的朋友见个面聚一下。29日中午我去拜访了南方都市报的几个朋友,欧亚、蒲荔子、戴新伟等人。蒲荔子因为赶过来吃午饭,还把脚给崴了。

30日中午,一觉醒来,正好是赶往机场的点。除了行程稍微有点紧凑,身体略微有点疲劳,这次广州之旅,真是一次愉快的远行。

(本文作者赵志明为小说家, 著有 《我亲爱的精神病患者》等书,在第十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颁奖典礼上获颁2013年“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奖项)

 

土豪的盛会

北京保利2014春季拍卖会
地点:北京四季酒店、新保利大厦(邮品钱币)等
北京匡时2014春拍拍卖会
地点:北京国际饭店
人物:董国强、赵旭、刘益谦、王薇、叶茂中等

近年来,中国收藏在国际拍卖界持续升温。仅仅过去的5、6月,北京保利、匡时、苏富比、嘉德等中国主流拍卖行,扎堆在端午节前后举办拍卖会。全国各地的买家都蜂拥而至,像刘益谦、王薇夫妇,广告界鬼才叶茂中等,拍市的行情和季节一样火热,艺术品拍卖市场异常热闹。

 

今年适逢保利文化在港挂牌上市,乘此强劲势头,保利拍卖以饱满的信心在北京推出2014春季拍卖会。工作人员提前半年以上跑遍全球征集艺术品,筹备了60个专场的饕餮大餐,更重金租下面积两万平方米以上的北京农业展览馆举行豪华预展。

走进农展馆,一栋栋黄色外墙的前苏联风格建筑跃入眼前。展馆位于北京市东三环北路农展桥东侧,地处首都繁华的国际商贸区,与外交使馆一路之隔,有京都“龙眼”宝地之说。农展馆最大的一个展厅充当主力军,展厅原本空荡荡,经过设计师的重新布置,一个个现代空间脱颖而出。观众漫步其中,从宋代到明清皆有的古代书画,从张大千到丰子恺等近现代书画,新兴的当代水墨,溥儒作品专场等等,艺术气息扑面而来。大多数拍品标价比较实在,大部分书画的起拍价是几万至十多万,普通白领都能买得起。

逛拍卖,除了看书画外,有趣的是留意身边的买家的一举一动。

北京的拍卖会与国际性的拍卖会不同,在不少国际藏家眼里,艺术品拍卖会卖的不是普通产品,而是崇高、庄严、有着人文精神的艺术品,大家买的不只是这份升值的价格,更多是艺术品背后的欣赏价值。他们会西装革履或盛装出席拍卖行这类盛事,不喧哗不吵闹,静静地在作品面前欣赏。

但北京收藏书画的买家衣着相对随和,有些人直接穿着汗衫短裤、脚蹬拖鞋,偶尔会在腰间夹着一个名牌包包,就跑来看预展。有人用手来比划作品的大小,对身边的朋友说: “这挂在我家多好……”这些人多是年纪稍大的实业家,赚了钱,想培养艺术细胞,一改土豪形象。

相比书画收藏的群体,北京收藏油画的群体相对时尚,像冯小刚、宋丹丹、林依轮等明星也有着收藏家的身份。不少漂亮女孩、阔太太也加入了收藏队伍,她们背着名牌手袋盛装打扮出现在各大拍卖行,就像一道亮丽的风景。有个年轻女藏家在微博写道,“拿着这个用七位数保证金换来的(保利)竞拍牌子,举了几次手都抖了,哈哈,刺激。”

有网友对比了日场与夜场拍卖,在微博上大呼: “日场就是大老爷们的战壕,一点情趣都没有;夜场的妹子漂亮的多一点。”保利夜场拍卖时,甚至有不少美女在傅抱石的《二湘图》前玩Cosplay,作品中的湘君和湘夫人迎风而立,体态婀娜,给人一种灵动、飘逸的感觉。

如果不是行家,逛拍卖行很难辨别谁是真正买家。拍卖行却心里有数。如果是重要的VIP,拍卖行负责人会亲自招呼,为他们讲解不同的艺术品背后的故事,引导他们买东西。一波又一波客人下来,往往需要好的体力支撑。匡时拍卖的负责人董国强就在微信朋友圈里描述了招待的艰辛:“(预展时)连着走了三天,每天大约得有十几公里。迎来送往,点头哈腰,鞠躬握手,交换名片,耐心解答,合影留念……好充实。今天下午我感觉脚都抓不住地了。”

在北京春拍“扎堆”举办的情况下,买家不得不赶场子,如果没有一定的腿力,就可能看漏了好东西。比如最近爆红的买家刘益谦,作为拍场的常客和明星收藏家,他要买什么、为什么买都有人关注。

有人说收藏家刘益谦是“土豪”,他欣然接受:“我就是一土豪,我不认同土豪是贬义词,听到土豪我有一种亲切感,人要活得真实一点。”6月1日下午,刘益谦与朋友们在保利古代书画专场看《墨竹图》,他当天穿着粉红色衬衫白色西裤,崭新的白色皮鞋,在画作前欣赏了好一阵,并不时对身边专家提问,“这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件作品有什么来历”。一个小时后,他马不停蹄地“转战”至位于北京国际饭店的匡时拍卖现场,进行《共享价值—谈龙美术馆的文化传播与推动》的讲座。

《墨竹图》相传是文同画的,上面有苏轼的题字,但标价仅仅200万—因为无法说清这件作品的真伪性,拍卖行将这件作品标价较低,让市场决定它的价值。这件作品果然不负众望,在6月3日晚拍出4255万元的天价,表现惊人。这场拍卖行在四季酒店的会议厅进行,室内被整饬一新:豪华的水晶灯下,几百个座位座无虚席,拍卖师身穿黑色西服在台上轮番拍卖作品,左右两侧坐着代藏家电话竞投的工作人员,电话那头的客人被称为“隐形藏家”。

拍卖当晚,岭南名宿吴荣光的后人、广东著名画家吴泰与太太一直坐在台下观察这件拍品的一举一动。因为先祖吴荣光曾藏过该画一段时间,画上有他的收藏印章,作为后人,吴泰对此作品怀有深厚感情。

开拍前,吴泰还与太太商量,“如果流拍,不如我们把它要回来。毕竟是祖公旧藏……”太太也点头同意。但没想到,此画从200万起拍,经过数十轮争夺,价格抬至千万以后还有五六名藏家在竞投,最终一位白衣女子以4255万元成交价拍下这件作品。超出起拍价20倍。

有趣的是,台上拍卖,台下的人用微博微信直播,现场以外的人也能感受到拍卖市场上的骚动。“保利近现代书画专场的焦点拍品齐白石四条屏,当年创下天价,但由于某种原因再现拍场,2500万起拍,至少五六张号牌加入争夺,最终由叶茂中先生以4850万的落槌价竞得”,上海第一财经频道财经评论员项立平写道。

“快拍到蒋嵩这件作品时,一些人的表情变得怪异,一些人开始在拍场四周逡巡,待到开拍,起拍价二十多万很快就到一百多(万),最后卖了两百多万,举牌的都是接着电话的陌生面孔。我对身边人说,估计是个漏,肯定是查到重要出处了,买的人一定是熟人。我话音刚落,买家电话就来了,声音里抑制不住透出捡漏的欣喜。”匡时负责人董国强也在朋友圈如此直播。这件明朝蒋嵩《泛舟图》20多万元起拍,最后多轮激烈的竞价后以253万元成交,超出估价10倍。

拍卖市场,终究是一场富人的游戏。想捡漏的白领,只能看着价格陪陪跑。

 

古玩嘉年华

香港国际古玩展2014
地点:香港,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人物:翟健民、张宗宪、曹兴诚、程寿康、童衍方、陈世英等

2014年5月23日晚,浮沉古玩收藏界四十余载的翟健民再次发挥他强大的号召力,国际大收藏家张宗宪、知名收藏家曹兴诚、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西泠印舍副社长童衍方、香港著名珠宝设计师陈世英等一众叱咤古玩界的名流们纷纷赶赴一年一度的“香港国际古玩展”开幕仪式现场。

有趣的是,一向甚少一同出席活动的苏富比及佳士得的高层同时站在这个舞台上,并分列于翟健民的两侧。平时以休闲装为主的翟健民则换上一身黑色西装加皮鞋,热情地招呼着来宾,一千人多人的莅临让不大的场地相当拥挤,“今晚没想到有这么多人过来”,壮观的场面也让翟健民有点受宠若惊,“高潮迭起”是其对VIP之夜的总结。

在众多嘉宾中,最有分量的非张宗宪莫属,不同于上一年以白马王子形象亮相的他,今年一身考究的深色竖条纹西装,配上时髦的墨镜和帽子,老顽童装扮让摄影师们狂按快门。在开幕致辞中,他幽默风趣地用上海话、普通话、粤语、马来语等不断地转换着语言频道,博得现场的阵阵掌声,亦为他敏捷的反应和玩乐的心态而喝彩,把开幕式推向高潮。

精于瓷器与杂项鉴赏的张宗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在世界各地不遗余力地收藏中国瓷器和中国字画,在世界文物收藏圈内受到普遍敬重。在一段时间里,“张宗宪”这三个字成了大中华区古董界的一大品牌,成为了世界各大拍卖公司的座上宾。现年85岁高龄的他,与翟健民相识多年,两人有着相似的经历,从买手到古董商再到收藏家,现在的翟健民颇有他当年的风范,屡屡在拍场上刷新拍卖纪录,推动香港古玩市场的发展。而翟健民在2013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以7400万港元投得的清康熙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图碗最初由张宗宪经手,同时这一价格也刷新了清康熙瓷器拍卖纪录。两人作为香港古玩收藏界的两任“大佬”,交情匪浅。

同样地,翟健民夫妇与刚受刘益谦委托在苏富比拍下鸡缸杯的程寿康亦颇有渊源。除了是苏富比的大客户外,私底下,翟氏夫妇与程寿康的交流颇多。程寿康一接过话筒,马上把大家的注意力从台上转移到台下,“我想请翟太太上台,她是古玩展幕后的功臣”,被点名的翟太太(刘惠芳)缓缓走上台,一旁的翟健民也上前“护驾”,风雨共舟、一路同行的模范夫妻形象让人羡慕不已。也许她也没料到自己会被邀请到台上,一身休闲装束的她,与台上隆重打扮的嘉宾们形成鲜明对比,尽管如此,她的亲和力依然秒杀了在场摄影师的镜头。

1981年便喜结连理的翟健民和刘惠芳,共同经营着永宝斋,夫妻档多年的磨合练就足够的默契:杂项由刘惠芳管理,翟健民不过问,除非对方需要才会给出自己的意见;瓷器方面由翟健民管理,而对方也会同样尊重自己的意见。在古玩展上,翟健民主外,刘惠芳主内,当晚更是变身为翟健民的金牌经纪人。在永宝斋的展位前,翟健民周旋于前来的宾客中,想在VIP当晚采访到翟健民最好的方式是跟翟太太预约!

不同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的在商言商,及严格的评选机制,古玩展似乎更具人情味,在古玩界积累的丰富经验及人脉,成为翟健民挑选参展商的有利优势,有许多参展商是以“朋友”的身份进入,除了“东宝斋”、“有明堂”、“凌琅阁”、“万玉堂”等香港本土的实力古玩店撑场外,亦不乏西方的大古董商的热情参与。

作为一个由翟氏投资有限公司独立主办的古玩展,翟健民尽管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心态一路走来,八年磨砺产生了巨大的效应及回报,从香港机场展览馆到湾仔国际会展中心,从展厅5G移师至面积更大的5BC,参展商从去年的将近50家到今年的近80家,翟健民的威信和魄力获得业界的一致认可。参加过及见识过国际顶尖古董博览会的曹兴诚也表示相当佩服。现场有古玩商感慨道:“同样的一件古董,由翟先生经手和在我这里卖就有差距。他现在是行业的权威。”

在香港巴塞尔博览会的余热尚未散开之时,第九届香港国际古玩展顺势在香港会展中心拉开了序幕,展开又一场艺术嘉年华。上一年度的国际古玩展与首届香港巴塞尔艺博会、佳士得春拍、亚洲当代艺术博览会同期举行,而今年,则选择了避开当代艺术的火热时期,选择携手香港佳士得,带来第二波的香港艺术浪潮。

在VIP之夜,大批内地收藏家和古董买手聚集在场外,如箭在弦地等待剪彩一刻。在香槟酒的香气中,第九届香港国际古玩展正式拉开序幕,大批“淘宝者”冲进展场,到各类参展摊档大手扫货。香港是亚洲艺术市场的中心地点, 更是进入中国大陆的通道。中国已成为世界艺术及古玩之第二大市场。也许在将来,古玩博览会会成为古玩市场的风向标。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