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栏马圈】王受之专栏 “莫佛西斯”自由派圈子(上)

1990年代到2010年之间,集中在加利福尼亚洛杉矶西面的一个小城市圣塔莫妮卡的建筑师在解构主义方面做得有声有色,以至被称为“圣塔莫妮卡派”(Santa Monica School)。

1990年代到2010年之间,集中在加利福尼亚洛杉矶西面的一个小城市圣塔莫妮卡的建筑师在解构主义方面做得有声有色,以至被称为“圣塔莫妮卡派”(Santa Monica School)。

因为工作关系,我和其中许多人都熟,他们的圈子其实比外面人想象的松散,与其说大家紧密,倒不如说是因为风格方向类似,被理论界归类为建筑流派而已。

形成建筑流派圈子的方式,国内外有一定的差异。在国内很多和自己毕业的母校、师承有密切的关系,和毕业之后分配工作的单位有密切的关系。

国内较有历史的建筑学院不多,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建筑工业学院(现在叫做重庆大学B区)、华中和华南理工大学的建筑学院等属于第一梯队的院校,这是毕业生自成圈子,特别是师出名门的那些人更加紧密,比如在清华,如果本科、硕士、博士都是吴良镛的学生,就是一个高密度的圈子。

除此之外,在国内那些大的建筑设计院工作的关系是第二类型圈子的形成依据。

因此,如果你不是那些特定大学甚至是特定导师的弟子,又没有在特定建筑设计院工作的背景,基本难以进圈子。除了极少数几个人之外,国内建筑师一般没有在建筑设计的意识形态、审美立场上过于顽固的坚持,因为国内建筑系归入理工科,应用性突出,比较缺少西方综合大学中人文气息很浓厚的建筑学意识形态、哲学社会学色彩性,国内因建筑意识形态、审美立场而形成的圈子就少。而后者恰恰是西方建筑圈子形成的主要原因。

1991年,我开始接触一个新的西方建筑圈子。那一年,还在圣塔莫妮卡的南加州建筑学院(The Southern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简称SCI-Arc)负责人迈克·罗汤蒂(Michael Rottoti)委托我工作的大学副院长约见我,希望我去他们学院兼课,主要讲述东西方在审美、设计上的差异。

我当时住在洛杉矶的市中心,靠近日落大道(Sunset Blvd)旁边的一个区。我们通了电话,约好了时间,因为第一次去,我还查了地图才动身的。

那一天,我开着自己那辆破旧的普利茅斯(Plymouth Champ),按照地址找到了一间巨大的废弃工厂的厂房,看架势原来应该是一个很大的机械工厂的车间,梁上还有起吊用的天车,整个厂房很单薄,是大片的波纹镀锌板挂在钢架上做的,那些镀锌板都已经生锈,整个建筑锈迹斑斑,有些地方还透风漏光。我在停车场停好了车,走进学校,厂房里面做了一些间隔,看见学生在做建筑模型。

罗汤蒂和他的合伙人汤姆·梅恩( Thom Mayne, 1944-)在等我,他们当时合伙开设莫佛西斯设计事务所(Morphosis),也兼顾这个建筑学院的正副校长。我们很开心的谈了各方面的问题,也就为我后来在那个学校教课奠定了一个基础。而从那次见面以后,我就和罗汤蒂、梅恩认识了,时常参加他们的聚会。罗汤蒂的女友叫做阿普尔·格拉曼(April Greiman),是平面设计上第一个用电脑做设计的人,在设计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因为罗汤蒂认识,日后更加成为好朋友,介绍我进入美国平面设计圈子,那是后话。

莫佛西斯设计事务所(Morphosis)在当时已经是在美国比较有影响的一个建筑事务所了,这个事务所是在1971年由汤姆·梅恩和利维奥·桑蒂尼(Livio Santini)、詹姆斯·斯塔佛德(James Stafford)和迈克·布里克勒(Michael Brickler)组成的,1975年迈克·罗汤蒂(Michael Rotondi)加入。

莫佛西斯早期并没有多少项目,因为梅恩的儿子在帕萨迪纳我工作的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Pasadena)上学,在学校里认识一些同学,同学家长来找莫佛西斯设计,这样才慢慢建立建筑业务关系网。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