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房】杂家懂味

仿先贤的做法,袁浩将公司变成了书院,

与众人一同分享读书心得,甚至和患自闭症的小孩谈心聊书。

书房,既是他的私人会所,也是他精心经营的『阿窦读书会』。

仿先贤的做法,袁浩将公司变成了书院,

与众人一同分享读书心得,甚至和患自闭症的小孩谈心聊书。

书房,既是他的私人会所,也是他精心经营的『阿窦读书会』。

 

长沙人最怕人说“你不懂味”。

但阿窦很懂味—他好弹琴,闲暇时候总爱拨弄拨弄几曲吉他和古筝;他好新媒体,微博微信,每天定时刷新,灵感来袭,便在微博微信上写辞赋韵文;他好越野自驾,北上蒙古草原,南下边陲古镇。

阿窦还好读书,包里、车上、案头、床头,各类书籍满满登登。所读书类之杂、涉猎之广也让人好奇,从季羡林的《天竺心影》到中国象棋的《梅花谱》,相当跳跃。他书不离手,一路从家中的书房,读到公司里的书房。对阿窦而言,“看的书多了,肚子里有货,说起话来才能变得有味。”

不刻板的生意人

“阿窦”是袁浩的外号。熟悉他的人,都不管他叫“袁董”,一律叫他“阿窦”。作为湖南黑茶行业里无法绕开的领军人物,阿窦管理着旗下多个产业—茶厂、茶庄、学校、幼儿园,还有培训、经纪公司⋯⋯但他并不是个刻板的生意人。

阿窦的家在湖南长沙河西的一个商业社区里,房子面积近200平米。阿窦家中的书房,虽不太讲究设计,也没做太多刻意布置,但书架却是古色古香,图书也整理齐当,归类分明。

书房中,无论是倚墙而立的巨大棋盘,还是墙角那辆Schwinn自行车,抑或是墙上挂着的木吉他,林林总总,都在不经意间流露出阿窦的不同面。阿窦喜欢自己亲手打理书房,每隔一段时间,总会布置一下书架和书桌,重新归整自己新买的书籍。每晚入睡前,他都会来到书房,挑一本喜欢的书,在床边阅读,伴自己入梦。

阿窦更为频繁使用的一个书房,在名望茶业的茶庄里。实际上,这个书房是阿窦的私人会所,布置虽然简单随意,但点缀其间的琴茶书画,一样都不少。书房中最为抢眼的,是阿窦收藏的几台古色古韵的古筝,轻手抚之,高山流水之音,湍湍而来。书房中的上端,是一大件长条茶桌,陈列各色精致茶具,各类黑茶,呈茶树、茶砖、茶雕等形状罗列于房间四周,显示出主人的职业所在。凡有同事友人来访,皆围坐此处品茗。黑茶一壶,几泡之后,醇香四溢。浓茶入口,暖胃提神。

书房里有两个书架,老木老漆,分立于房中两侧,若一个古画屏风,既开放,亦私人。早些年,阿窦从家里挪来一半藏书,布置于公司的书房。书架上的书不可谓不杂,涵盖人文、社科、历史、收藏、政策理论读物等。书格中的书,有《永玉八记》、《朱基讲话实录》、《民国文人笔下的长沙》、《道德经》等风尚之书,也有《南渡北归》、《天竺心影》、《茶叶战争》、《湖南人怎么了》等史语新说;有《致加西亚的信》、《乔布斯传》等商业书,也有《元明清诗鉴赏辞典》、《梅花谱》等实用工具书。两个书架的书,不光阿窦自己在公司每天看,员工、客户、友人等过来,也可自行取阅。

书房的书桌上,摆满了出版社送来的几十本《微创业三十六策》,这是他前几个月刚出版的新书,等着他签名。说来也巧,这本书正是在书房品茗时,由阿窦三十六次口述,好友罗懿记录整理而成的创业指南。阿窦以亲身创业的故事和感悟,通过大量贴近实际生活的创业案例和实战操作原理,在书中讲述三十六种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

阿窦笑说自己就是一个杂家,“琴棋书画样样都会一些,是与人打交道时,打开话匣子的一道法门。”

阅读不只是私人生活方式

阿窦经常戴一副圆形的黑框眼镜,蓄长发,十足的文艺范。一开始,你绝对不会认为这是一个商人。阿窦二十多年前大学毕业,之后开过餐馆、卖过猪肉、收过废铁、倒过酱油、售过楼、设计过挂历、开发过镇尺、经营过红瓷、还倒腾过黑茶。但追溯阿窦这股“微创业”风潮的源头,居然还是要回到阿窦热衷的“书”上。“我人生的第一桶金,就是靠自主创业卖书赚来的”,阿窦说。

下海后的一段时间里,阿窦一直在寻找机会,希望能为以后的创业找到突破口。喜爱读书的他,经常去光顾黄泥街书市。后来认识了一位书店老板,便与他合作零售批发教辅用书,从而淘得了人生第一桶金。从那时起,对于书,阿窦就多了一份独特的情感。创业忙碌之余,阿窦仍不忘读书思考。廿年荏苒,当年一腔热血的阿窦,在书中浸染成了一个举止彬彬、为人豁达的儒商。

阿窦的创业窍门,是“以小博大,以弱胜强,以简制胜,以少成多,以奇立身”。他说这些都是自己从书中汲取出的智慧,同时感悟试验得出的心得。说起创业心经,阿窦很喜欢美国人阿尔伯特·哈伯德的《致加西亚的信》,但他并不推崇彼得·德鲁克、沃伦·巴菲特、杰克·韦尔奇、史蒂夫·乔布斯等大师们的一套理论,倒是经常从一些中国传统文学经典中吸取知识。“西方人的商业智慧值得学习,但到了中国就很容易变了味道。中国的商道还是人道,以人为本,从小做起。创业中的人,在不断摸索中,会建立起自己的商业逻辑。”

为了激励年轻员工学习交流,阿窦将公司会所的一部分改成讲堂,通过举办沙龙性质的讲坛,邀请作家、媒体人、文艺界人士作为嘉宾来此演讲。著名评书曲艺表演大师单田芳、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等都曾亲临讲堂,为员工们授业解惑。为了开导自闭症的小孩史立,阿窦将他接到书房,每天指导其阅读,闲话生活、读书心得。几个月下来,史立不仅克服了自我封闭、不善人言的障碍,还成为了一个小书虫。2010年,在长沙市举办的“读书达人”比赛中,虽然阿窦并无报名参赛,但却被评委推荐为民间“读书达人”,成为特别奖获得者。

阿窦不仅好书,也好与人分享读书之乐。仿先贤的做法,阿窦将自己在公司的书房变成了书院。10年前,他在这里发起了读书会,鼓励大家多看书,互相分享读书心得。如今,每隔几天,阿窦便会与朋友同事们坐在一起,讨论、分享各自手上正阅读的书。

对他而言,读书不再是一种私人的生活方式,也成为一件有益于他人的事情。

袁浩 人称“阿窦”,

湖南名望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

[对话阿窦]

读书应是件“众乐乐”的事

记者:经常有很多宾客到访公司的书房,喝茶的时候,一般都聊些什么呢?

袁浩:我们一般会“谈琴说爱”,呵呵。“谈琴”指的是,一些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的话题,这样的话,谈话会如鱼得水,大家交谈甚欢。“说爱”指的是,作为朋友,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知道盯着赚钱赚不到还干着急,而应该是嘘寒问暖,全身心地去体贴关爱亲朋、客人。

记者:你旗下有很多不同领域的公司,工作是否会带给你焦虑?你如何去舒缓这种压力?

袁浩:对于稳定了的事业,只要有一个成功的模式,严格按照现代化企业的标准去管理就可以了,这一块是职业经理人的强项。所以目前的业务工作,我都委托给职业经理人了。自己主要做一些微创业研究领域的工作。我会用兴趣去舒缓工作的压力。我的爱好很多。我喜欢下棋,弹吉他,射击,品茶,旅行等等,这些都是舒缓压力的很好方式。

记者:你喜欢看哪种类型的书籍?

袁浩:天文地理,古今中外,诗词歌赋,艺术欣赏、历史社科等等,我都看。人人都说我是杂家,其实工作的八小时内,我肯定算是专家,历来讲究高效。其余时间,就用来读书、学习、休闲。我个人经常买书,去湖南图书城或定王台书店淘书,一次选购几本,书必须保证有趣,能让我思考。

名牌:你平时也会用手机阅读吗?

记者:经常用手机读新闻或一些有意思的内容。每天会在我的微信上,发布自己的阅读感想,和朋友分享交流。微博阅读,也是一种比较有意思的事情,个人微博每天都在更新,并和《微创业三十六策》的读者们交流创业的看法。我不认为手机阅读、电脑阅读是对传统阅读的一种威胁,相反,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补充。无论哪种阅读方式,只要有益于个人精神生活,都是值得尝试并坚持下去的。

记者:你读书有什么习惯吗?

袁浩:每天至少两小时的阅读时间必须保证。看书的时候,我还喜欢做笔记,甚至去对原文进行删减,删去多余的字词段落。我特别喜欢看《致加西亚的信》,曾经一次采购了50本,不光自己看,还推荐给员工、朋友们看。后来我觉得这本书,有些地方的文字不够精炼,于是精选出最恰当的几页文字,整理出一个小笔记本,印了四百册,分送给喜欢的朋友。

记者:你喜欢什么样的文字?

袁浩:我喜欢中国古代的诗词曲赋。自己偶尔会写点小诗,或者说习惯性地创作一些韵文。韵文的创作不仅增加了美感,更多的作用还是提高了与人沟通的效率,多年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点。现在我身边的人几乎全都有这样的习惯,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品位,还增加了乐趣。

记者:对于当下年轻人的阅读,你有什么建议?

袁浩:我一直觉得读书,不光是私人的生活方式,也是有益于他人的事情。读书之乐,不仅可以“独乐乐”,也可以“众乐乐”。对于读书方面的建议,我不是读书大家,只能谈一点体会。读书是一种习惯,每天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坚持一年,就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三五年,能成为某个行业内的专家;坚持八年十年,就能成为一个作家大家。其次,要让读书,顺其自然地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不能抱有太多的功利性;顺着自己的兴趣去阅读,多读杂书和无用之书。无用之书,可能是大用,从书中汲取的营养,有可能成为你未来发展的方向。再次,就是有一个阅读计划,利用每天的碎片时间和固定时段去阅读,厕所阅读、排队阅读、睡前阅读,都可以利用起来。通过这些方式,每天可以累积至少两个小时的阅读。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