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中国式信仰

儒家提倡入世,提倡在改变世界、改造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很多中国人都有爱国思想和天下情怀。在爱国思想中,“小我”的命运很自然地与国家民族这个“大我”的命运连接起来;在天下情怀中,个人的追求进一步放大,从而与人类总体生存与发展这个目标结合起来。这里,虽然没有“神”的意志,但一个超越于自我的群体发展实际上扮演了“神”的角色。

责任编辑:戴志勇 实习生 石越婕 王庆峰

曲阜举行盛大祭孔大典,祭祀人员参照明代礼制表演祭孔礼乐。 (新华社/图)

既然信仰多元化是常态,这就需要有一个不同信仰群体能共同坚守的底线。这个底线,可以作为不同信仰群体间的信仰公约数,作为现代国家公民之间的公共理性。这种公共理性可以用宪法来体现。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天”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天”是中国人自己营造出的一个虚拟超越界,一个宇宙中的最高真理,一个非人格化的“神”。中国人的“天”不是无法企及的,就在人间,在每个人心中。

精神生活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人之为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个体而言,信仰是更高层面的精神生活,是人得以突破自身狭隘,超越生命之有限,实现追求之无限的重要途径。对群体来说,信仰是共同族群相互连接的精神纽带,是人类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支撑。不同的信仰,也可以反映出不同族群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差异。当前中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信仰缺失引发的精神危机却越发突出。正视危机,树立信仰需要有新的思维、新的方式。

中国当前面临的信仰危机

中国当下面临的信仰危机,是国家处于迅疾变化,社会处于急遽转型中形成的精神危机。

体现在整体精神上的空虚。尽管中国物质条件有很大改善,但精神信仰不会随物质条件的改善自动产生。反之,由于缺少信仰的导引,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还会反衬出个体精神生活的极大匮乏。

一些把追求物质财富作为最高追求的精英,在远离物质匮乏威胁之后,由于缺乏信仰,反而失去了人生目标,不再有人生的责任感。大量民众因为没有信仰,找不到人生的意义,退,无法心安自守,在物欲横流中,很难自得其乐;进,缺乏精神动力,难以在自我超越中改变个体命运。可以说,信仰空虚成了国人目前最大的空虚。

目前,高层也看到精神萎靡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无论是“核心价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