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西域:丝绸之路上的“大同”梦

对于一条活跃了近2000多年的道路而言,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早在被官方认定之前一直影响着生活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居民。

对于一条活跃了近2000多年的道路而言,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早在被官方认定之前一直影响着生活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居民。

公元前139年,受命于汉武帝的张骞踏上出使西域的征途,自此打开了一条连接欧亚大陆的传播渠道。南来的丝绸、茶叶以及陶瓷,西域的香料、骏马、羊毛织物伴随驼铃阵阵,穿越平原、山丘、戈壁、沙漠,频繁地往返于这条道路上。瑞典人斯文·赫定在1927至1935年间记录下中瑞首次联手的“西北科学考察团”日志中,这条由他老师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正式命名的“丝绸之路”上依然有数千头驼队组成的商队出没。

2014年6月,这条古道以及沿途的古迹在中国、哈萨克斯坦以及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的联合申报下,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的名称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对于一条活跃了近2000多年的道路而言,这份文化遗产早在被官方认定之前一直影响着生活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居民。当“寰行中国”别克·文化之旅第五站梦回西域自西宁出发,历时7天,穿越青海、甘肃、宁夏最终抵达陕西,与千年文化、多民族融合、中西文化激荡比邻而居的人们则是一路最为鲜活的文化风景。

唱一路花儿进孔庙

青海互助地区生活着的土族,他们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朔至隋朝的吐谷浑国。明代之前,土族的血液里沸腾着是“马背上民族”的基因。宋朝时,他们与羌族、党项人联合建立西夏王朝。在西夏覆灭后,又成为蒙古军队的一员。几经动荡,至今人数依然维持在29万左右。人类学家研究的结果认为土族的DNA中,蒙古人的血统占了绝大部分。今天的互助土族自治区,拥有5A级的土族故土园旅游景区,能吼“青海花儿”的好嗓子也能成为推广酿造青稞酒的营销好手。旅游景区的餐厅服务生哼着当地民谣的小曲,一路提着盘子满堂飞。身兼数职的他们这边上完菜,立马飞身上台继续民俗表演。

洋溢旺盛生命力的土族,一直是身处内地人们对于西北少数民族的想象寄托。在土族文化纪念馆中陈列的了一系列拍摄民国土族妇女的照片,虽然没有注明摄影师,但她们的形象伴随着中国现代人文摄影报道广为流传。1936年,当时为《中华摄影杂志》、《中华》画报以及《申报》进行影像人类学摄影的庄学本就是在西宁互助土族地区拍摄了他最为著名的一系列人物作品,温婉淳朴的笑容下至今依然拥有撼动人心的魅力。同时,也吸引了无数的摄影爱好者追随庄学本的步伐,来此寻找值得按下快门的一刻。

夜晚10点,是土族民俗表演最热闹的时刻。距离青海互助6个多小时车程的甘肃武威,中学夜自习的下课铃开始在这座小城中回荡。校门左右两旁各自树立着两块红榜单,写满了上一届高三学长们各自考取的“功名”,一脸轻松的年轻人们一路说笑着走出了校门,毕竟距离下一次高考还有一年。几步之遥的武威文庙,始建于前凉时期,目前保留下来的建筑最早可追溯到明朝,位列全国第三大孔庙建筑群,一度是西北地区儒学的文化地标。在寂静的月光下,隐约看得出殿堂屋顶上搭建的脚手架。

天宝元年之前的河西走廊要塞凉州,或是自此更名后为了彰显汉家威仪的武威,史书里记载的古城俨然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气势。武威的市中心位置正在新建高档楼盘小区,不仅是武威,从青海西宁经甘肃武威至宁夏中卫及兰州,但凡连霍高速经过的城镇,都在兴建新式高层小区,沿途路经的土墙上时而出现用白漆刷成“某某小轿车买得早,媳妇不会跑”的广告词。高速服务区里休息的大卡车司机,一边抽烟喝茶一边刷着朋友圈。偶尔遇见的路人,时常能从瞳孔的色泽看出亘古祖先的渊源。然而,历史俨然湮没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成为方言里的典故,或是晒图到此一游的背景。

“爸爸们”去了沙漠

“丝绸之路”,自然少不了沙漠。

离开甘肃武威后,往宁夏中卫方向开的高速沿线,满眼景色换成了丹霞地貌连绵起伏的山坡,山坡上的植被一律换成低矮的极旱地带灌木。此时此景,倒是有几分王维吟诵《使至塞上》的气场,“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古人对于塞外的看法,则是连风都会刮伤皮肤。不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场景太过引人入胜,让人沉浸在文艺气息的人们忘却现实的严酷。

王维写下这首诗词的所在地宁夏中卫沙坡头,1958年开通的西北重要铁路线路包兰铁路(包头—兰州)途径此地。因为沙漠中的铁路需要有严密的防沙、治沙措施,使得这段原本饱经猛烈风沙袭击的腾格里沙漠边缘成为难得的宁静之地。加上周边的绿洲,大拐弯的黄河水道,以及不断更新的沙漠娱乐设备,早在上世纪80年代,此地已经成为旅游景区。

真正让沙坡头成为全国皆知的景点,却是2013年湖南卫视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黄河上羊皮筏摆渡船的船工说,今年暑假,即使他们80只筏子在景区开放时间连续不间断地划,游客们也得排上起码1个小时的队才能乘上。就是没有看过这部综艺的游客,在园区里走上一圈,也能立即补课了那两集综艺的大致内容。比如谁带着女儿在此滑沙,谁带着儿子在那里乘坐了沙漠越野车,大大小小的广告牌竖立在节目镜头扫到的各个场景中。

下午5点,上了一天班的骆驼队,迈着欢快的步伐,下班回家,沙坡头此时开始才变得安静下来。不过,若是开在沙坡头腹地的沙洲酒吧老板和小伙伴们开起摇滚乐迷派对,这方土地的喧闹还可以持续到午夜。熬夜在沙漠中拍摄星空的摄影师们,扑捉到一只野生狐狸的身影。或许它们也是摇滚粉丝,为音乐而来。

佛曰神曰人云

一路向西,再沿着沙漠的边缘折返,往昔日都城长安今日西安前行,昔日丝绸之路,除了商贸的往来,影响东方文化深远的佛教文明,同样也随着这条路径进入。至今,我们使用的词汇中,仍保留了佛教刚传入东土大唐时从梵语翻译进汉语的词汇。人们总以为那肯定是中华文化的部分大多出自佛典译文,比如“世界”,“实际”,“正宗”,“方便”,“烦恼”,“知识”,“相对与绝对”。在武威市区,还保留着公元420年修建的鸠摩罗什舌舍利塔,在鸠摩罗什笔下翻译的佛经影响了后来玄奘的“西天取经”,以及之后佛教的影响和传播。

1930年,新感觉派作家施蛰存这样写鸠摩罗什,“举行火葬的时候,他的尸体是和凡人一样地枯烂了,只留着那个舌头没有焦朽,替代了舍利子留给他的信仰者。”让我吃惊的是,供奉舌舍利塔的寺院,清晨6点多,就有上百名当地的信徒开始绕着塔身“转经”。虽然这次行程早在国庆长假之前,沿途所遇的塔尔寺、麦积山石窟以及法门寺,即便是在淡季依然不乏慕名而来的参观者。

细看这些由西往东的寺院建筑以及塑像雕塑的手法,西域文明与东方文化的交融随处可见。被列为中国四大佛教石窟的麦积山石窟,也是今年6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始建公元384十六国后秦的石窟,最为出名的是4窟中“薄肉塑”飞天,吸取了西方文化雕塑的透视效果,结合平面绘画与立体雕塑合二为一的效果,让飞天造型呼之欲出、栩栩如生。在窟外镇守的“天龙八部”护法神造型中,还可以找到打着“ok”造型的天王。莞尔之际,让人不得不感叹潜伏在我们基因中的文明,时常会来些脱线的逗趣。

梦回西域的旅程来得比想象的平坦。一路畅通的高速公路,时而与黄河水相依并行,时而穿越秦岭山脉,四通八达地让人难以想象,当年数千骑驼队怎么能熬过数月的旅途。抱着历史的想象走在现实的西北土地上,或许人们会感到失望,那些惊险的传奇已经消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大同”,也是惯常的读书、上班、享受闲暇的退休生活。只有时而偶遇路人的浅色瞳孔,深目高鼻的面容,以及那些至今伫立在大地上的“文明纪念碑”,还在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包容了如此多的文化与种族,以及用脚丈量大地的世界人。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