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历史的釉光

在罗磊光眼中,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更像中国打向世界的一张魅力名片,作为其收藏第一人,他更愿意以毕生精力最大限度地传播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如果说景德镇陶瓷让人流连忘返,那么醴陵所创釉下五彩瓷器便犹如惊鸿一瞥。醴陵釉下五彩瓷是清代最后一座官窑,烧造时间短暂,却在中国陶瓷史上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历史如此短暂的一个彩瓷品种,便能支撑一座享誉中外的名城,可见它必有令世界惊艳之处。据罗磊光介绍,经过23年的寻找,他已收藏了310件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精品,而今存世量约四百余件,湖南省博物馆珍藏17件,故宫博物院内藏仅7件。

“陶瓷的考古它讲究的是物证,不是写小说可以虚构的,它一定是有事物才能成立,不能凭口说它怎么好,必须要有物为证。”罗磊光介绍,醴陵釉下五彩瓷创烧成功后,获得了国内外诸多赞誉。它是中国瓷器首次在国际上获得大奖的品种,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的釉下五彩扁豆双禽瓶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最高奖——金牌奖。“为什么能获奖?是有理由的。第一是它的工艺,第二是在一百多年前,已经达到国际环保。”

罗磊光认为,政府的扶持促使了釉下五彩瓷突破历史局限,填补了中国陶瓷史的空白。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湖南地区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熊希龄等人,为了抵制洋瓷侵入,振兴民族瓷业,在清政府的支持下赴日考察,归国后在醴陵创办官立湖南瓷业学堂,次年又成立瓷业公司,创烧醴陵釉下五彩瓷。清末由于景德镇瓷业雕敝,慈禧要求,瓷器一定要有生命力,必须超过景德镇。位于湖南省东部的醴陵,自清雍正年间开始制造瓷器,有“瓷城”的美誉。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工艺可谓独树一帜。从东汉开始,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历经多次工艺的创新,如今已集胎质美、釉色美、工艺美、形体美、彩饰美于一体,把多彩的装饰工艺发展到历史顶峰。罗磊光说:“釉下五彩瓷工艺非常难,通过800℃的低温烧制素胎,在素胎上用各种矿物颜料进行彩绘装饰,施釉后经1400℃的高温烧成,运用国画双勾分水填色和‘三烧制’法。每一种颜色的温度都不同,若出错便成水蒸气挥发,烧制全凭精湛的传统手艺。”

痴迷中国传统文化

谈及收藏的意义,罗磊光说:“收藏鉴赏家张伯驹先生是我的偶像,他把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品质表现出来。” 张伯驹一生醉心于古代文物,致力于收藏字画名迹。甚而被匪徒绑架、生命堪虞,犹称‘宁死魔窟,决不许变卖家藏’。罗磊光感慨,这种置性命于不顾以求保藏文物珍品,既是出于爱国至诚,也是基于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深刻认识与由衷的酷爱,这才是收藏家存在的价值所在。

据罗磊光介绍,中国许多很好的瓷器都在日本,日本人早在20多年前就开始研究釉下五彩瓷,只是一直未找到。关于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痴迷,罗磊光时常感慨:“弘扬我们中国真正的优秀文化,这对我们下一代是非常有好处的,我在国外感受非常深刻,在我有生之年我会尽力做好。”文物时至今日依然起到“镜子”的作用,以此参照我们的文明,反思我们的今天。欧洲人甚至通过收藏其它国家的文物,参照、借鉴、观照自己民族的不足。

为什么选择醴陵釉下五彩瓷?“我要收集国家没有的。”罗磊光潜心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书中自有黄金屋”,他在《紫禁城》中了解到,釉下五彩瓷在20年代初期是罕见精品,他嗅到其中的价值。“收集的东西一定要有强大的社会价值,如果有强大的社会价值,才会引起社会的重视,才会有强大的商业价值。”为与不为,为什么做为什么不做,这是罗磊光的为商之道。

收藏,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载体。任何的收藏品,一旦离开文化内涵将索然无味。罗磊光的收藏活动更离不开对藏品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探求。他说,收藏一件或数件古艺术品,还不能体现学术与文化的意义,只有把某个时期有特定意义的作品集中研究,才可能从中看到一种文化渊源。

罗磊光回忆,从1996年开始,他便寻找各省的文物店淘釉下五彩瓷。有别于其他收藏的门类,他决定用专题形式展现,重点收集一系列釉下五彩瓷。“我喜欢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度痴迷。”也就是这份痴迷,保留了中国瓷器史上一批不可或缺的珍品。

“每个人的成长背景不同,历练不同,会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我会根据自己的审美去挑选文物。” 出生于书香门第的罗磊光,更像一个包罗万象的“学者”。他自幼学习绘画,在艺术文化领域耳濡目染。法律专业成就了他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他常说:“智慧就是这样,贵在积累,用在一念之间。”

每一件藏品都有其审美价值,罗磊光习惯用市场来检验他的想法。“20多年来我挑选的艺术品都得到社会的认可,证明我的审美是对的。”正如他所说,藏品的经济价值正是文化内涵在支撑的,其文化内涵越大,经济价值越高。人们对藏品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了解得越多,赋于藏品的含金量越大,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回归,近年来收藏品市场不断攀升的价格便是明证。

“20年代初期最富有的人是艺术品古董商,欧洲的艺术品市场已经是350年以上,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才不到30年,相对来讲是胚胎阶段,懂的人非常少。”罗磊光在英格兰讲课归来,更深刻地意识到,艺术一定要与国际接轨,做收藏一定要站在世界的角度。他代表的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支优秀的制瓷文化,釉下五彩瓷的展示,无疑是向世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艺术品的稀缺性和唯一性,是无价的。“2012年以前,我从来没卖过东西,也没想过卖多少钱,当时想建一个釉下五彩瓷的研究所。”罗磊光透露,欧洲首富法国人曾想收购这批釉下五彩瓷,全世界的奢侈品都是他收购的,每个奢侈品建一个销售中心,在展厅中间展示釉下五彩瓷,这相当于世界唯一“博物馆”,唯一性一旦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便可以带动产业链,延续品牌的价值。2012年李嘉诚基金会欲以高价买下釉下五彩瓷,罗磊光仍不为所动,可见其价值并不可估量。

历练与智慧不可或缺

很多人认为,一个收藏家的成功,往往源于昔日的好眼光,好运气。其实不然,在罗磊光看来,今天的事业与他崇尚“大胆挑战”的理念无不相关,他总能抓住机遇,比其他人“动手早”。

“无论做什么事,不更新不创新始终会被淘汰,历练跟智慧会打开你的天窗,当然,人有得也必有失。”据罗磊光介绍,他年轻时尝试正在兴起的IT电子行业,99年做起了高利润的房地产,接着在湖南长沙开会所,营业额超过五星级酒店。

2003年罗磊光开了一家长沙窑餐厅,他用铜官古镇低温微烧的夯土墙装饰,用废弃的旧烧窑匣子装饰的主体空间,无不渗透着长沙窑浓郁的文化气息。他从台北知名宾馆请来主厨,一句“一顿饭让你爱上长沙”的广告词,让各大文人骚客、商贾政要、设计名人趋之若鹜。罗磊光透露,做餐厅一年能赚八千万,长沙窑定位极高,消费很贵,人均上千。“其实我是做一个‘图书馆’,吃饭是个引子,目的是为了建成文化产业。”

在罗磊光看来,一个人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创新,正是因为当年的“执迷”,才有如今的“有悟”。经历了大喜大悲,名利都不重要,只求内心安定平静。所谓到境界,常常在这个时候实现。接着,他又把这“悟”,通过他的收藏去弘扬传统文化,传递给了更多人。

“从事收藏二十多年,在这背后,是一个漫长且投入的‘读书’过程。”在罗磊光看来,文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证据,证明我们的文化曾经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文化非常抽象,但文物是具象的东西,今人可以通过文物来得知某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让我们了解中华文化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当我们近距离去看历史的时候,从文物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文化的凝聚、历史的本真面貌。而要从文物这个文化的承载者身上发现历史的奥秘,就得借助读书。

罗磊光的读书兴趣极其广泛,无论是有关收藏的专业书,还是文学、历史、地理、哲学,甚至是科技方面的书籍,他都广为涉猎,并善于汲取历史书籍与古之前贤们的思想精髓。“国际上真正尊重的东西是财富是渊博的知识,什么是知识?只有记住的东西才能叫知识,才能终身受益,没有记住的全是假的。所以每读一本书,我都会认真地写总结,写感悟。” 谈起读书,罗磊光津津乐道。

信仰与文化一起远行

在罗磊光眼里,艺术品也是一种信仰。在精神普遍匮乏的当下,中国人更应该把收藏艺术品当作一种修行。收藏一事来源于对生活的追求,也许是天赋,也许是思想观,也许是注定要做这件事。

罗磊光信仰佛教,他说佛教是包容的。这个社会的本质以各种人存在,才体现我们的优越,有坏才体现好的,其实都是平等的。“全世界的智慧的终点是相等的,两千年前苏格拉底提出的智美德,两千年后中国的孔子提出的仁,以及佛教的禅,还有道教,取义和良知,其实讲的都是一样的东西,所以智慧的终点都是一样的,只是用不同的语言表示相同的理念。”

善,便是一种力量。罗磊光常用佛教的理论哲学来引导自己,他不仅是要一个收藏家或陶瓷鉴赏家,他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和了解中国的传统陶瓷文化,这样才是对陶瓷文化艺术的真正继承。保存最完整的器物也不过数千年,而文化的精神与精髓,却可以永远传承下去。

“单论一件或几件古艺术品,它只是一件古代器物而已。如果把它们集中展示在一起的话,就能从中感受到一种文化,这些古艺术品才真正凸现出文化载体的意义。”为此,罗磊光迄今在首都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等国家及省级博物馆举办多次个人收藏展,被誉为“清代中国醴陵釉下五彩瓷收藏世界第一人”。

结合艺术品收藏扩展到中国国粹,融入禅学、太极、茶道、养生,是罗磊光的擅长之道。“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家庭都与主人的文化有关,你走进一个人的家,看到一个家庭的装饰风格就看到这个主人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走进一个企业,看到企业的布局,就知道企业的文化。”刚创办不久的聚宝盆艺术交易中心,独特的建筑体现了罗磊光的思维方式,连角落的花都像是一件艺术品。

“土为万物之源,土在五行之间是居中,我用土的建筑来表示我对建筑的热爱。土的本色不是颜色,展厅是绿色,绿代表健康和平,所以集中的时候就体现了另一种美。”他说:“一个企业既能盈利,又能够保护国家的文物,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这便是最好的企业。”想必,这就是罗磊光追求“典藏儒雅人生”与“弘扬传统文化”的最好体现。

【对话罗磊光】

审视民族文化从收藏出发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在醴陵制造釉下五彩瓷?据了解,醴陵釉下五彩瓷在世界上的地位甚至超过景德镇瓷器,为何却鲜为人知?

罗磊光:过去所有的文人都是有家乡情结,如果清末维新运动的熊希龄不是湖南湘西人,而是景德镇人,那么釉下五彩瓷也许就在景德镇了。选择制瓷的地方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有制瓷系统的城市,第二是有河,有制瓷的泥,醴陵都具备这些条件。

醴陵和景德镇相比不为人知,这与地理优势及政府的推广有关系。景德镇为地级市,醴陵为县级市,因此景德镇拥有更多的地势资源。醴陵从东汉开始制瓷,景德镇在元代开始制瓷,虽说醴陵远比景德镇早一千多年,但并没有政府去推广。江西政府每年拨五千到八千万给景德镇瓷器做宣传,平均一千万一个展览,用景德镇的官窑、出土的瓷片等作展厅,把瓷器全方位推向全世界。遗憾的是,醴陵所在的政府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2003年我把集中收藏的醴陵五彩瓷公布于众,当时仍没有政府找过我。直到2009年全国各地成立文化交易所,当地政府才引起注意。

记者:玩好收藏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谈谈您多年来的收藏理念及心得?

罗磊光:收集东西任何人都可以做,只要有钱。在这个信息时代,好的艺术品应该是有价值的,在某种程度上说,价格越高越能体现对艺术品本身及其文化的尊重。有社会价值就一定有市场,这是我这么些年来的经验感受。中国是一个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收藏使我们重新审视民族的文化,一件陶瓷会很清晰地把中国人的哲学观、美学观、史学观展现出来,而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去弘扬传统文化。

记者:您在收藏方面有新的计划吗?

罗磊光:目前在做一个艺术品交易中心,估计每一家最少能做3千万。以中国古典文化研究、艺术收藏及交易为主要发展方向,计划建成深圳乃至南中国、珠港澳最大的古艺术品交易中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