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变·转型·入盟:波兰25年系列之一】波兰:四分之一世纪后的回放

走上街头,从老城广场直到华沙大学的十里长街上,庆祝巨变25周年的展板络绎不绝,从6月以来已经两个月而观者仍然不少——只是细看的大都是外国游客。行色匆匆的华沙市民,已经习惯了没有宏大政治庆典(这种庆典在当年是一大景观)的日子。大家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节庆假期奉命集会的过去,已成笑谈。

责任编辑:刘小磊

华沙老城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重访波兰

2014年夏末的华沙,夜里11点从笔者住的楼上眺望,酒吧咖啡馆餐厅林立的新世界大街上依然熙熙攘攘。清晨起来,西北天际线上一片摩天楼群拔地而起,与巨变前曾茕茕孑立如鸡群之鹤的苏式建筑文化宫的尖塔并肩齐矗。这就是如今波兰人所说的“华沙的曼哈顿”,它被视为波兰经济繁荣的一个缩影。

走上街头,从老城广场直到华沙大学的十里长街上,庆祝巨变25周年的展板络绎不绝,从6月以来已经两个月而观者仍然不少——只是细看的大都是外国游客。行色匆匆的华沙市民,已经习惯了没有宏大政治庆典(这种庆典在当年是一大景观)的日子。大家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节庆假期奉命集会的过去,已成笑谈,而外出度假则西风东渐,成为今天的时髦——波兰没有“黄金周”之说,但带薪休假是很普遍的。如今我们这里困于“黄金周”的种种弊病,“休假改革”之说也兴盛起来,说的就是改“黄金周”为可灵活选择且受法律保障的带薪休假。而这在波兰已是理所当然之事。我们这次波兰之行也被告知必须等到暑期过后,因为很多要见的人都还度假未归。

笔者之一在25年前曾旅波两年,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们也曾两次浮光掠影地重游旧地,对这些年来波兰的事情一直比较关心。所以这次来波兰,对市面上那些景观并没有多少新奇之感。尽管波兰朋友很为他们首都天际线上的景观变化而自豪,有说相隔十年回国的波侨认不出旧貌的,有说华沙如今摩天大楼之多在欧洲堪比法兰克福(欧洲高楼最多的都市)的。但是经历了中国“经济奇迹”的我们,对华沙的那些高楼不用说是“大巫见小巫”了——不要说波兰,听说国内有些官员到了美国都说:这哪里是城市?没有高楼林立也没有灯红酒绿,只是稀稀落落一眼望不到头的大片House,不就跟乡下差不多嘛。

但是这些并不新奇的景观背后,有多少动人故事与诱人的奥秘啊。

“旧貌”与“新颜”

其实华沙的景观变化还是很大的,我们第一天上街的印象,是很多地方都变了。波兰的母亲河维斯瓦河从旧都克拉科夫、新都华沙一直流向港都格但斯克,当年河运十分繁忙,金雁曾在河畔著名的华沙大美人鱼塑像下眺望对岸驳船进出的布拉格工业港。如今,一座新的大桥已经阻断了从大美人鱼到工业港的视线。波兰进入了高速公路集装箱门对门货运的时代,河运已经衰落,工业港成了芳草萋萋的绿地,河里几乎只剩下观光游船。看来这些年治污有成,河水也干净了许多。

1950年代“社会主义大家庭”时期,中国流行过一首波兰歌曲:“左边是桥,右边是桥,维斯瓦河就在我们面前……”说的就是这里的景观。那时国内大河流经的城市大都只有一两座桥,甚至(如上海的黄浦江)一座也没有,华沙维斯瓦河上的四公路二铁路六座桥,令人艳羡。如今国内有的河段已经桥多至滥,而华沙维斯瓦河上的公路桥也比当年金雁在时增加了一倍,达到8座,尤其市中心那新建的“圣十字”斜拉桥,高耸的桥塔,已经成为河上的地标式景观。当然,如今出国的我们已经不需要为之艳羡了。

朋友还带我们去乘了华沙新建的地铁。这座城市其实早在1938年就开始搞地铁了,但第二年的世界大战毁灭了华沙,自然也断送了波兰人的地铁梦。社会主义时期华沙的地铁建设几次上马,却始终没有结果,金雁当年也见到过杂草丛生的地铁工地,听到人们对这“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Irene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