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偶像法官”

当南方周末记者向法官们提问:在中国,你有没有一个偶像法官?听到的回答往往是三个字。

责任编辑:苏永通 实习生 唐琴

2014年12月4日,首个“国家宪法日”,江苏高院院长许前飞亲任审判长,审理“天价环境公益诉讼案”。大法官审案在公众的视野中依然比较少见。上一个审案的大法官是最高法院副院长奚晓明。 (东方IC/图)

“主要还是劳模型,勤勤恳恳、抛家弃子。”

有的法院搞“资源倾斜”:凑办案量、感人故事,拉票。

“归根到底,法官还是要靠判决立命的。”

“不知道。”

当南方周末记者向法官们提问:在中国,你有没有一个偶像法官?听到的回答往往是以上三个字。

中国法院系统每年都会组织各种模范法官评选。但接受南方周末采访的法官对他们普遍印象不深,只记得大多是些勤勤恳恳、工作认真的行业标兵。

社会对于模范法官则更陌生。很多法学院学生除了最高法院的几位院长,甚至不知道多少法官的名字,更不用说他们的法律观点。

“在目前的社会结构中,法院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弱,这可能是法官们‘隐身’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位上海基层法院的法官说,“我们确实需要一些能成为整个社会的偶像,或者说法治符号的法官。这对树立法律权威的意义重大。”

劳模型民事女法官

2003年和2005年,最高法院曾两次联合中央电视台组织“中国法官十杰”评选活动。现在央视每年的“十大年度法治人物”,也都有位法官代表。

而在法院系统内部,对于推选法官榜样,更是不遗余力。有“人民满意的好法官”、“青年法官标兵”、“三八红旗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