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人茶话】应该研究生态破坏史

为了更有效地阻遏人类对生态的破坏,应该研究人类对生态的破坏史。在中国,人类对生态的破坏虽然早就开始了,但那种短时间内对生态的毁灭性的破坏,却自晚清始。

责任编辑:刘小磊

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业革命,意味着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有了飞跃式提升。此前,人类主要用双手双脚与自然界较量,现在,则用钢铁对付自然界了。当人类加诸自然的不再是肉体而是机器时,自然界自然就招架乏力了。最近几百年,人类对自然界的摧残,已经使得人类自身的生存陷入了危机。

但是,如果认为人类对自然界的残害自钢铁时代、机器时代始,却又是一种误解。实际上,人类对生态的破坏,老早老早就开始了。

余秋雨的名作《文化苦旅》中有一篇《沙原隐泉》,写的是在敦煌沙漠中“苦旅”时的感受。余先生在沙漠中行走,“脚印已像一条长不可及的绸带,平静而飘逸地划下了一条波动的曲线,曲线的一端,紧系脚下”。余先生很感动:“完全是大手笔,不禁钦佩起自己来了”——其实,这应该算“大脚笔”。

余先生的“大脚笔”终于到达沙山顶部,惊叹“夕阳下的绵绵沙山是无与伦比的天下美景”。于是,余先生对这美景做了描绘,字里行间,带着感情。对沙漠美景的描绘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