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陪审能否做实

中国已在50个法院展开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革试点,陪审员“陪而不审”的现象能否改变,还有待一年后的全面评估。

责任编辑:苏永通 实习生 苏海伦

2014年7月29日下午,杭州中院开庭审理一起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案。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以人民陪审员身份首次出庭参与案件审理。 (CFP/图)

中国已在50个法院展开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革试点,陪审员“陪而不审”的现象能否改变,还有待一年后的全面评估。

作为一名来自中西部的基层法院院长,陈昂最近正在体验甜蜜的烦恼——2015年4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他所在的法院成为了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的50个试点之一。

改革的压力来自顶层,试点方案由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一年之后,最高法院就要总结经验,全面评估改革方案的实际效果,这让陈昂感到压力不小。

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们法院之前没有做过类似探索,不发达地区,也没什么先进的经验。跟省高院的领导推辞过两次,说已经确定了,改革将来要在全国推开,所以试点要有代表性,各种类型的都要有,才好全面评估。”

2005年以后,经过两轮的陪审员倍增计划,中国法院的陪审员已经达到2014年底的20.95万人。他们在2014年共参审案件219.6万件,占到一审普通程序案件的78.2%。

但据多位法官和律师体验,这些年“陪而不审”的现象并没有根本性改善。大部分陪审员的参与度不高,少部分表现积极的,一年却能开上一百多个庭,几乎成了“编外法官”。

在扩大民主参与的同时还要提高陪审质量,成为摆在陈昂等人面前的首要难题。至于《十二公民》式的陪审团改革试验,目前似乎稍显遥远。

降低门槛,扩大规模

4月28日在京召开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