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能拍照的年代,摄影师还能拍什么 英国战地摄影师这样影响社会

“我喜欢用摄影直接影响社会。”内维尔曾经用一组摄影作品推动英国立法改革。2012年,名声在外的内维尔接受《纽约时报》的邀请,拍摄表现伦敦贫富差距的《这里是伦敦》,2013年,这组作品获得了普利策奖提名。

责任编辑:李宏宇 袁蕾 李晓婷 实习生 席郁兰 冯浩鹏

 

英国小镇科比存在严重的环境病,一些孩子先天残疾,一只手只有三根手指。曾有新闻记者来拍摄,让孩子们把手背到身后;内维尔则让这些孩子坐在桌前扎气球,彩色的气球在他们残缺的手中炸裂开来…… (马克·内维尔/图)

“中国人真爱拍照!”英国摄影师马克·内维尔耸耸肩,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是他第一次来中国参展,曾做过时装男模的他酷似电影007主演皮尔斯·布鲁斯南,不停被观众要求合影。

2015年5月9日,《时代映像:1960年以来的英国摄影》在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开展,展出了38位英国著名摄影师和艺术家的四百多幅作品,这是中英文化交流年的活动之一,包括马克·内维尔在内的3位英国摄影师受邀参展。

交流讲座上,观众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当人人都拿起手机和单反相机时,摄影师还能拍什么?”内维尔对此乐观,他认为现在摄影师的好作品反而更容易出挑了。

内维尔自己的作品就不是人人拿起手机就能拍的。他是英国派往阿富汗的最后一位战地艺术家。2011年,英军开始撤离阿富汗。内维尔用3个月时间拍摄了消失前的战场。

“我喜欢用摄影直接影响社会。”内维尔曾经用一组摄影作品推动英国立法改革。2012年,名声在外的内维尔接受《纽约时报》的邀请,拍摄表现伦敦贫富差距的《这里是伦敦》,2013年,这组作品获得了普利策奖提名。

这些作品都没有出现在深圳的摄影展上,展出的是更温和的两组作品,反映老工业城市格拉斯哥和匹兹堡的社区生活。

有的人烧了那本摄影书,有的人拿去拍卖

很多摄影师关注社会问题,内维尔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觉得大部分人是在消费苦难:“闯入底层人民的生活,拍几张照片,然后把摄影书卖给中产阶级。”

意大利某时装品牌更进一步,1982年就把这类摄影作品用作广告:其中没有出现一件时装,只有难民船、死刑犯、燃烧的汽车等画面,该品牌很快走红。

内维尔决心打破这种惯例。2003年,内维尔为苏格兰格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