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词典

北纬28度,是地球上神秘与奇观辐辏之地。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最低的马里亚纳海沟,约旦的死海、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远古玛雅文明的遗址……一个个鬼斧神工般的奇迹星罗于此。

在这条纬线与东经105度交汇处,一个名叫赤水的地方,静若处子,怀揣世所罕知的美丽,低诉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无人不知赤水。一场神出鬼没令人叫绝的战役,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早在孩提时代,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就通过文字与光影注入了国人的心田,赤水因此名扬天下。

然而,还有另外一个赤水,明珠般慵懒地卧于川黔交界的云山雾海间。她是一条河,一座城,一卷看不厌的丹青,一席讲不完的故事。

亿万斯年的造化以自然的力成就了赤水的美,令这颗明珠头戴诸多花环——丹霞之冠,千瀑之市,竹子之乡,桫椤王国。栖居于此的世代赤水人,则在这片仙境般的土地上演绎着既古色古香又安静恬淡的故事。

赤水是红色的。红色的赤水河静静流淌,曾经商贾云集舳舻千里,几多顺流逆流儿女情长,都在河水的来去与涨落间上演;红色的丹霞地貌是世界自然遗产,这里是中国面积最大、最连片的丹霞分布区。

赤水是绿色的。桫椤滴翠而掩映,修竹连山以娉婷。在这里,两亿年前的原始生态环境依旧,五万多株桫椤婀娜生长;在这里,130万亩竹林,意味着平均每一个赤水人就拥有四亩竹林,冠绝中华。

赤水是白色的。四千多条瀑布垂挂在这片18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随着雨水的丰欠若隐若现,嘈嘈切切弹奏出空谷绝响;白色的豆花和竹笋是赤水人日常的美味,一盘年深日久的石磨碾来碾去,时光慢下来,啖一口嫩豆花,夹一片苦竹笋,这是赤水人的安逸。

红绿白交织成了赤水这个“中国的亚马逊”的神秘与迷人。曾经,苍苍的云山和泱泱的河水阻隔,这些风景难以触摸。而今,不需要晓行夜宿跋山涉水,或坐飞机去泸州再行37公里,或从渝蓉驱车两三个小时,或者从贵阳朝发午至,你都可以来到这里一览造化传奇。

而赤水的故事远不止三种颜色可以穷尽。赤水市区三十里河滨大道,遍布茶馆,黄桷树下,河水悠悠,五块钱一杯清茶,和杨占春、苏林富、王昌宇这样的赤水通侃上半天,赤水河、十丈洞、四洞沟、东门坡、丙安场、独竹漂、歇稍⋯⋯一部趣味横生的《赤水词典》会让你听到忘我。然后,背上行囊,亲自去丈量这片神奇的土地,毕竟,造化之美不可辜负,生活需要诗与远方。

【上篇:造化传奇】

美酒河

赤水河首先是一条美酒河。“上游是茅台,下游望泸州,船到二郎滩,又该喝郎酒。”从茅台到郎酒,全长500公里的赤水河,不出百里必有好酒,“中国白酒地理之酒核”实至名归。

酒因水而醇美,水因酒而清冽。早在1972年,周恩来总理即明确指出:在茅台酒厂上游100公里内,不能因工矿建设而影响酿酒用水,更不能建化工厂。如此,成就了赤水成为唯一一条没有被污染的长江支流。

这条美酒河古称安乐水、赤虺河。古籍载,赤者,流卷泥沙,每遭雨涨,水色浑赤,河以之名也。

只是,赤水河并非通体赤色,亦非四季皆红。赤水河的源头有个动听的名字——花果顶梁子,位于“鸡鸣三省”的云南镇雄雨河镇。喀斯特地貌下,神秘莫测的伏流暗河涌动,清波碧潭,水质纯净,赤水河由此发端,经云、贵、川,绵延千里,流下长江去。流经赤水界,因两岸红色丹霞地貌故,春夏雨水丰满,泥沙入河,河水转为赤色,秋冬雨水减少,水体则又一碧如洗。

赤水河四分之三的路程都掩映于云贵高原的崇山峻岭间,“猿猱路,层冰深雪不可通,十寻健木撑寒空。此水奔流飞箭,缚筏乘桴下蜀甸,暗淡滟滪险倍过。”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杨慎曾如是记述,其艰难险阻可见一斑。

对于栖居于此的人而言,赤水河是一切故事的载体。

她不仅哺育着两岸人民,还运输着爱情。老一辈的赤水人还记得,他们年轻时,山路难行,赤水河便是传输爱情的通道。男子泛舟而下,满满的聘礼,女子乘船而上,满满的嫁妆,来去之间,是一对对好姻缘。

赤水河不止运输爱情。旧时川盐入黔,黔地的木材、铅铜入川,都仰赖于这条黄金水道。涨水时,赤水的木商们便索性将一捆捆木材直接抛到河中,标上自家的票号,木头顺流而下,甚至可以直接漂到重庆的菜园坝。

赤水河是赤水人的母亲河,有了河才有了不输于沈从文笔下边城的赤水城。而被赤水河连接起的,不仅仅是人与城,还有河两岸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赤水丹霞、丹霞上大大小小的瀑布,还有各具特色满怀味道的古镇、以及古镇里那些悠扬的声音。

来来往往的船只,连起了赤水河的这里与那里;而船只经过留下来的故事,则连起了赤水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王昌乾/图)

一块石头上的城池

有河斯有城。

东门坡,赤水人称石沓沓。来赤水,不可不看东门坡。

从字面不难看出,这里是赤水城东门的所在地,因地形起伏,故称东门坡。老赤水城有一半都建在这个坡上。

东门坡神奇,神奇在它其实就是一块石头。也就是说,一块石头驮起了半座赤水城,民居、学校、医院都安立其上。环视全球,建在一块石头上的城池似乎并不多见。

这块石头的另一端,越过赤水河伸向对岸,在清代,这处粼粼白石锁长虹的“石龙东渡”是“仁怀厅十景”之一。一位赤水大姐回忆说,当自己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东门坡上还可见裂石渗出的溪流,有一次,小姑娘在溪水里洗塑料花,差点陷进去,而这罅隙深不见底。

而今,东门坡被列入旧城改造,老房子渐次消失,但几百年前先人在这块石头上直接凿出的石阶还在,拾阶而上,历史便在脚下悄然流淌。

除了东门坡,赤水古城的痕迹还有几处在岁月中留存了下来。北门天泽门、西门聚金门和800多米的城墙还挺立着。

聚金门城门上,三棵黄桷兰已经在砖石缝隙中屹立千年。每棵树相距不到20米,一棵爆芽时,另一棵亭亭如盖,而还有一棵则已叶落枯黄,同一时间却演绎出春夏秋冬的不同变化,这处“同天同地各春秋”就这样神秘地俯视着穿门而过的人群和面前滔滔的河水。

 

聚金门(张曦/图)

“洞”的故事

《说文解字》载,洞,疾流也。在赤水人的词典里,“洞”就是瀑布,赤水人至今保留着这个古老的解释。

十丈洞是有着“中国丹霞第一瀑”之称的赤水大瀑布,“小家碧玉”四洞沟里有四个呈阶梯状分布的瀑布,被国务院旅游考察组赞为“没有败笔的景区”。

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赤水海拔高低悬殊,在1730米到221米之间。以赤水河为主,352条河流穿梭于云山雾海间,于是,各种类型的瀑布星罗棋布。宽度在3米以上的瀑布,赤水就有4000多条,“千瀑之市”名副其实。

每一条瀑布都形态各异,或似帘似带,或如叠如梯,娴静时似美人卷珠帘,澎湃处是银河落九天。

单是一条条瀑布的名字,就足令人垂涎。如中国帘状瀑布的典型代表——中洞瀑布,远观似银珠织帘垂挂谷中,当地人称“美人梳”;又如杨家岩景区观音沟的12级瀑布群里,织女瀑布、一线天瀑布、坐佛岩瀑布、三人行瀑布、斜披纱瀑布,观瀑而后品名,不得不赞叹,赤水究竟藏卧了多少才子佳人。

更令人叫绝的是,一阵豪雨洒过,那些流淌于山顶的溪流暴涨,肆意漫流过高低起伏的山峦,一时间,满山皆瀑,大珠小珠入眼,叮咚轰隆入耳。你若恰在这时节来,足可收获私人定制的独家记忆。

赤水观瀑,首观十丈洞。

风溪河上的十丈洞瀑布,宽80米,高76.2米,比黄果树大瀑布还要高8米,是中国丹霞第一瀑,也是长江流域最大的瀑布。

十丈洞的发现有一个隐士的故事。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少监谢安奉皇命为皇宫采集优质楠木建宫殿,入赤水风溪河谷。而囿于山高路难,谢安采了木材却运不出去,无法向皇帝复命,只好遁居深山野林二十多年,开箐播种,自耕自食。

后直到1986年7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首次向世界播放发现十丈洞大瀑布奇观的新闻,神秘的十丈洞大瀑布才广为世人所知。

该瀑银河天降,数里之外即可闻其声。居瀑布之下,水气氤氲,扑面而来。有瀑即有虹。阳光晴好的午后,城市中难得一见的彩虹,就这样懒懒地悬挂在赤水天空下。运气好,可见到“双虹映瀑”,盈盈一水间,两道彩虹情侣般脉脉不得语;运气再好,可见到神奇的“佛光环”,人立环中,人动环移,心若菩提,阿弥陀佛。

赤水大瀑布(洪开第/图)

全国第一的丹霞

中山装,解放鞋,一把雨伞,一个地质包,从1990年开始,一位如是妆扮的老人便频频出现在赤水。他是被誉为“当代徐霞客”的中山大学地理系教授黄进——中国丹霞研究第一人。

吸引黄进的,正是赤水的丹霞。“赤水丹霞地貌面积之大,发育之成熟典型,壮观美丽之程度,当属全国第一。”足迹遍历中国各地的黄进在考察后如是评价道。

在2010年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赤水丹霞与福建泰宁、广东丹霞山等6处丹霞地貌区一起,以“中国丹霞”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被赞为“中国最重要的风景名胜之一”。

丹霞,术语源自广东丹霞山,简明定义是“以陡崖坡为特征的陆相红色地貌”,像玫瑰色的云彩、深红色的霞光。对于这种特殊的自然地理现象,赤水人早已习以为常。沿赤水河两岸,只要寻一处幽径前行,便轻易可见赤水的山体裸露出美丽的红色胸膛。

距赤水城东南44公里,曰佛光岩,被誉为“世界丹霞第一园”。绵延一公里,耸峙300余米的红色崖壁,自侏罗纪时代起便矗立于此,恍若恐龙灭绝前用鲜血绘就的一部无字天书,摊开于半天云海。晴日午后四时许,阳光洒满崖壁,残阳如血,绝壁如血,自然之壮美如斯,令人窒息。

距赤水城南40公里,香溪湖畔原始森林中,则可见一尊形似巨伞的丹霞岩,当地人称万年石伞。伞顶圆周17米,高6米,伞柄细处仅一米周长。虽头重脚轻,甚至风雨中也摇摇欲坠,但千百年来经历沧桑,石伞依旧岿然挺立。当地人视为神灵,于是伞旁立庙,四季祷告。

赤水丹霞之奇绝不止于此,四洞沟渡仙桥、大同天生桥、天台山红岩绝壁,复兴转石奇观、长嵌沟丹霞峡谷⋯⋯同样的红色,别样的景致,任尔遐想。

赤水丹霞的故事还在继续。2015年4月,88岁高龄的黄进教授再临赤水,在该市长沙镇赤岩村,一处名曰“龙洞”的丹霞地貌洞穴赫然跃入眼帘。丹霞地貌本就罕见洞穴,而这处年近两亿六千万年的龙洞却深近400米、宽约30米、高1-2米。

“目前,全国已发现的丹霞地貌有1003处,我考察过的就有900多处,‘龙洞’是我发现的中国最大的丹霞地貌洞穴。”于是,“当代徐霞客”欣然挥毫,“中国丹霞第一洞”就此示人,从此,赤水丹霞在“中国丹霞第一瀑”(赤水大瀑布)之外,又有了一项中华第一。

 

赤水佛光岩丹霞奇观(付树湘/图)

君子不可居无竹

君子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赤水是中国竹子之乡,坐拥着130万亩竹林,野猪坪是赤水赏竹的最佳所在。

在赤水词典里,野猪坪是一个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词条。它位于赤水葫市镇,旧时因常有野猪出没而得名。但野猪坪最出名的其实不是野猪,而是竹。在这里,2600余公顷的竹林浩浩汤汤,以高大挺拔的楠竹为主,12属40多种竹子栖居于此。

1992年,野猪坪改名为野竹坪,1993年,被林业部批准成为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

竹海者,此名不虚。登上26米高的观海楼,目力所及,莽莽苍苍,山峰拂来,竹浪滚滚。行走其间,阳光从竹叶间洒下来,仿佛也有了竹子的味道,虚心而实节,外青而里白,竹韵就这样悄悄沁人心脾。

竹海确也有“海”。掩映的竹林间,是8万平米的竹海湖。泛舟其上,水光澄碧,真个是人在画中游。而若想刺激,还可从最高点坐滑道下至竹海湖边,竹梢上的风驰电掣体验完毕,便觉电影《卧虎藏龙》里的竹上轻功不过是小儿科。

竹海不止是竹海,还有神奇。从竹海湖至观海楼,有一段长约20米宽约2米的砂石阶梯,脚步踏上,石梯应履叮咚作响,声音酷似鼓点,曾有专家考证其原因,但皓首穷经而不得解。

不过,据历史记载,赤水古时候并无楠竹。清朝乾隆年间,福建上杭县人黎理泰定居赤水,为解思念故土之情,黎理泰兄弟费时三月,从上杭运四株楠竹苗回赤水栽种。

一年栽竹,二年出笋,三年成林,四年成荫,五年卖竹度光阴。百余年后,楠竹便长遍了赤水的山野。

竹海森林公园大景(傅树湘/图)

桫椤姑娘

桫椤姑娘,又称桫椤妹,在赤水词典里,不是姑娘,而是赤水年纪最大的特产——桫椤树。因树形美观,婆娑多姿而得名。

“蕨类植物之王”桫椤已经在赤水生长了一亿八千万年,在遥远的侏罗纪、白垩纪时代,桫椤是恐龙的主要食粮。而今,恐龙已成化石,桫椤仍旧起舞。

赤水境内近六万株桫椤,是中国第一桫椤之乡。赤水看桫椤,必去金沙沟,这个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云集了四万多株桫椤树。褚黄的树干挺拔直立,锯齿针叶状的叶子撑起一张张华盖,或单株成景,少女般悄立溪畔,或双株联袂,仿佛在谈一场跨越千年的恋爱。三头桫椤、龙鳞桫椤,甚至高近十米的公主桫椤,披着月光戏泉水,与四周的丹霞、飞瀑、竹林一起,形成世间罕见的美景。

但如此美景,却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直到1983年初,贵州省政府组成“贵州省珍稀濒危植物考察组”来到赤水,席地休息间隙,一位科学家因内急而到沟谷边去“唱山歌”,不经意地发现了一棵被当地人称为“水梭萝”的奇特树蕨,从此结束了赤水桫椤长期不为人知的历史。

赤水桫椤长得仔细而谨慎,一年只长一厘米,也就是说,你在道旁遇见的那个高近十米的桫椤姑娘,已有了一千岁的芳龄。月中古树落尘埃,与一个已历千年却仍旧曼妙的女子来一张合影,如梦如幻。

 

原生桫椤群(洪开第/图)

【下篇:赤水故事】

黔味何来?

有河必有岸。在赤水词典里,岸是码头,是渡口。

黔地向来不产盐,百姓生活所需的食盐必由周边省份输入。据《盐价说》记载:贵州食盐“仰给于蜀,蜀微,则黔不知味矣。”

川盐入黔古时有四大通道,从永宁河入者为永岸,从綦江县入者为綦岸,从涪州河入者为涪岸,从仁怀厅河入者为仁岸。仁岸即指赤水,距离最近的四川自贡盐,由长江进入赤水河,并最终进入贵阳等贵州腹地。

船入赤水,河道变窄,盐包在仁岸从大船“中元榜”卸下,二成由马帮陆运到土城,再经二郎滩,换上更小的茅村船至茅台镇;八成则改换稍小一点的牯牛船继续向前。于是,“哦叽……抵叽⋯⋯”,长久以来赤水河上回荡着这整齐的船工号子。

如今,这风景连同号子已经远去,但踏进复兴古镇的万寿宫等地,仍可窥见昔日风景之一瞥。“庙祀怀阳,洪井恩波通赤水;禅宗江右,庐山灵气接黔峰。”万寿宫,亦称江西会馆,山门、戏楼、天井、正殿、后殿、厢房,这座由江西盐商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集资修建的会馆古朴典雅,迄今仍存。

清朝乾隆年间,赤水河经过整治后,盐道通畅,来自甘肃、江西等地的盐商也日渐增多,王家、元家、于家、刘家纷纷迁来赤水,成为这里的大户,江西、陕西、两湖等会馆也在这片土地上相继建成。因水而贵,以盐而兴,移民让赤水欢腾了起来。

赤水桃花源

大同是赤水的一个古镇,去赤水市区约二十里,旧城大洞场。因该场东侧河道跌水形成一大瀑布,声如雷鸣,故名“大洞”。曾任大同镇书记的杨占春说,清末,大洞场赴日留学的陈玉生、陈玉昆受孙中山“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影响,归乡后改大洞为大同。

赤水淳朴的民风在这里可见一斑。在大同四洞沟的黄家,迄今保留着一个特别的规矩——新娘入门,第一件事是背诵家规。家规朴实无华——“时时读好书,处处学好人,句句说好话,念念存好心,件件做好事,天天为好人……不可信口多言、不可厉色高声、不可诉穷诉苦、不可夸富夸能、不可说人长短、不可惹是生非、不可夺人言语、不可杜撰邪文⋯⋯”

家训从清乾隆年间传习至今,在这样家风的教育下,黄家一家和睦相处,鼎盛时期200多口人未分家。解放前期的黄家无一地主,全部自耕田地;解放后的黄家,千余子孙无一违法犯罪之事发生。这样的美德,也影响了整个一个地方的民风。

如黄氏家风一般,与已经喧闹不堪的诸多中国古镇不同的是,大同古镇安静古朴,桃花源般有一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风骨。

古镇的入口是纪念先贤——清封朝议大夫陈贡珊的石碑,随便找一个老人,他都能给你讲讲陈贡珊同时听十个人讲话断案而无冤案的传奇。

数百年的古树从镇口开始便列队欢迎,还会在你行走的途中时不时冒出来问好。临河是一排上了年纪的吊脚楼,鸽笼般听着河水淙淙。逼仄的石板路忽高忽低,不要说汽车,即便自行车和摩托车在这里也派不上用场。骡马来去,驮来修缮房屋所需的砂石。

没有酒吧,镇上的老人会主动招呼你进来喝一碗清茶,免费的;没有俗不可耐的流行歌曲,只有河水和风吹树叶的浅吟低唱。满街的兰花和三角梅肆意开放,甚至伸到了街中央;血皮菜从长满青苔的石墙狭缝中长出来,虽是日常可食的蔬菜,但无人采摘。

理发店里的师傅不是俊男靓女,而是一对两鬓斑白的老夫妇;茶馆和酒舍的招牌在风中招展,让你忍不住喊一句:小二,一斤牛肉,一坛老酒。

若是太阳太毒,雨水落下,你就到52岁的李珍霞家里买一把油纸伞,记忆还好的话,默念一首《雨巷》,没准也能逢到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大同有古迹,天后宫是福建商人的会馆,禹王宫是客居于此的两湖商人的家庙,王爷庙供奉着船工和盐商敬畏的镇江王爷,但这些古迹多未修缮,青苔遍地,野草疯涨,屋檐下是燕子的巢,这是历史本就该留下的模样。遥想昔日的鼓乐声声,宾朋盈座,今日一幕,怎不令人感慨良多。

若不是翘首朝一座黑黢黢的吊脚楼张望,看到里边的孩子正专心于一部名叫《兔兔之真假公主》的动画片,你真有可能忍不住问一句:今是何世?

一家炒菜满街得其味,一户笑谈四邻闻其声,大同古镇就是这样,小小的,在川黔锁钥,静静等你。

四渡赤水出奇兵

丙安,古称丙滩,赤水河上的水陆要津,为川盐入黔黄金水道“仁岸”的盐埠码头。因雄踞赤水河岸20多米,背依险峰,三面濒河临壑而为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均有屯兵。

单是悬崖上的吊脚楼和险滩城堡即令人咋舌,有专家谓其“明清建筑与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更何况这里还是“四渡赤水”这场波澜壮阔的军事奇迹的直接见证地。

马刀,草鞋,棕毡被、煤油灯,火药枪,在丙安古镇的红一军团纪念馆里,这些长征时代的什物仍在向游客诉说着那段历史。

1935年1月25日,西风烈,霜晨月,赤水丙安。敌方:黔军候汉佑部,一个营;我方:红军第一方面军红二师。

得知红军进占丙安的消息后,候汉佑部仓皇逃向赤水县城。红一军团二师在元厚渡过赤水河、经红岩、穿风坳、瓦店沿古驿道直插丙安。

六天前,工农红军离开遵义,四渡赤水的战役拉开序幕。到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成功摆脱了敌人的包围圈。

25日晚,一方面军红二师宿营丙安。

26日,二师在风溪口架浮架渡河,向复兴场推进。由于敌情不明,双方都没有主动发起攻击,就地严密警戒。当晚,红一军团军团部从元厚进驻丙安。军团部设在丙安古镇第一个拐角处的一家客栈内。

27日,红二师根据指令,占领复兴场,向赤水县城推进。然而,由于敌军大量增援,红军作战不利,遂主动撤出复兴场,返回丙安驻扎。同日,中央军委纵队进驻土城。(土城原归赤水管辖,后划归习水县。)

28日,红一军团二师成建制离开丙安,随原路返回元厚集结,军团直属部队也随即离开丙安。次日凌晨,红军大部队分左中右三路,从元厚、土城向西渡过赤水河进入四川,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完成了一渡赤水。

随后,红军出其不意折回贵州,在太平渡、二郎滩二渡赤水,占领娄山关;于仁怀茅台三渡赤水,进军四川古蔺,将蒋介石注意力转向川南;而后四渡赤水,横渡乌江,调出滇军,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雄关漫道真如铁,一个调虎离山跳出包围圈的传奇就此写就。

独竹漂

独竹漂,顾名思义,一竹一人一水而已。

与竹为伴,以水为邻,赤水的天赋异禀赋予了赤水人这门冠绝天下的功夫。赤水独竹漂又以大同为正宗。一棵直径14厘米、长八九米的楠竹浮于大同河上,一个干练的赤水小伙手卧4.8米的竹竿赤脚站立其上,正划、倒划、转身、转弯、滑行、俯卧撑,岸边观者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更有高手如陈磊者,体重八十多斤,可谓身轻好似云中燕,可以在竹子上金鸡独立、鲤鱼打挺。这位26岁的大同镇消防队员的独门绝技——撑竿跳更是让独竹漂江湖上的其他大佬望尘莫及。手中竹竿轻抵岸沿,轻轻一跃,稳稳立到几米外的水中独竹上,若竹叶飘落水面,一圈细细的波纹飘过,甚至激不起多少浪花。

曾经,生长于斯的先民们并不视其为绝技。人们赶场买菜,道路难行,索性砍一根楠竹浮水,轻便而又迅速,转瞬之间即可滑出一箭之地,实乃寻常技能。但当现代人不再依赖这种传统的交通工具,技艺也就面临着失传。

“现在镇上还会独竹漂的已经不超过二十个人了。”独竹漂队长彭刚说,即便是开门招徒,十四五岁的孩子刚一学会,便离开故乡去大城市了,能留下来继续传承这门绝学的少之又少。

留下来的十几个独竹漂行家,仍固守着这道家乡的风景。每年的端午或者平时游客多的时候,彭刚一招呼,大家就齐刷刷来到大同河上,让人们惊艳一番。

最风光的时候,彭刚和大同的高手们被宜宾长宁县请去表演贺端阳,饶是大雨天不宜行舟,队员们仍鼓足了劲,十竹竞发,辗转腾挪,让两岸的万人齐齐拍手叫好。多有外地请赤水独竹漂高手莅临传道,但彭刚和他的伙伴们都拒绝了,绝学嘛,传内不传外!

 

大同古镇-独竹漂表演(付树湘/图)

熊猫宴

君子不可居无竹,对赤水人而言,食亦不可无竹。

最有名的要算筒筒笋。采自背阳湿地的箐竹笋,经过熏烤晾晒而储存,与腊肉一起,煮上一锅,腊香配以笋香,这是赤水最迷人的味道之一。

对赤水人而言,竹子浑身是宝,吃法亦琳琅满目。竹笋可直接食用,竹叶可取汁、揉面、做汤,竹茹可消湿利尿,竹汁可止咳化痰。

到赤水,不可不尝熊猫宴。熊猫宴,在赤水人的词典里,又叫百竹宴。一竹竟有百种吃法?听上去夸张,但只消与老赤水、中国烹饪大师黄铭富简单一聊,便可知“百竹宴”名不虚传。

简单的,有凉拌苦笋、手剥笋、水笋炖鸡、鲜笋兔丁;复杂的有糟香龙笋、雪茸竹燕窝、浓汁竹胎儿、笋香狮子头。竹笋切成细长的丝,汤中一过,美其名曰“是面非面”;小冬笋切成佛手状,与小嫩母子鸡蒸笼上待一个小时,笋脆鸡酥的“凤卧佛手”出锅。

更有讲究的菊花脆笋,把笋丝上浆一炸,笋丝绽放,俨如菊花。梅兰竹菊为“四君子”,竹质菊状的菊花脆笋,不就是一道不折不扣的“君子菜”吗?

若有心,游完了赤水四洞沟,还可去品尝一下黄大厨的一道拿手名菜——竹乡小景。一洞水帘洞、二洞月亮潭、三洞飞蛙岩、四洞白龙潭,四座阶梯瀑布组成的“小家碧玉”,大厨以竹为材,活灵活现将这景致展现于盘中,是诸多贵宾到黔必品的名菜之一。

晒出来的味道

赤水河不仅出美酒,还出美醋。

以麦麸为主料,配以赤水多味本地草药,发酵后的醋坯及成醋装入广口陶缸,置于场坝,曝晒一年以上而成,故称“晒醋”。

“闻着不酸,尝着酸”是晒醋的不二法门。一口赤水晒醋入喉,五谷的香味于舌尖滋长,醇香绵长。

赤水晒醋始自明万历年间,在清道光年间发扬光大。在最为鼎盛的1915年,“有度数的酱香型食醋”赤水晒醋和茅台酒双双荣获“巴拿马金奖”,1930年获贵州省实业展览会甲等奖。

赤水晒醋的工艺已经不是秘密。首先,混合后的原材料经过蒸煮,发酵15天,完成酒化与糖化。再闷15天产酸,制成醋坯,随之将胚放入醋坛,开始两年的晾晒。最后,晒好的醋坯进入淋醋环节,赤水晒醋由此而生。

赤水人相信,好醋是晒出来的。来赤水,若想一观赤水晒醋的奥妙,不妨到黔老翁醋厂里转转。恹恹的天光下,6000多个古铜色的大醋坛子懒懒地躺在山坳的平坝上,岿然不动而气象大观。坛里乾坤大,昼晒夜露,天风地雨,奇妙的味道坛里滋长。

关于休息的N种表达

河流和因河而兴的盐运文化塑造着赤水人日常的话语。

比如雨伞不叫雨伞,而叫撑子;筷子不叫筷子,而叫蒿竿;船上姓陈的船工,大家都叫他“老淹”。

在赤水通、赤水市政协副主席杨占春看来,最独特的词条要数“歇稍”。“歇稍一哈……”,行走在赤水的古镇上,你常听到人们这样互相招呼。

在赤水词典里,歇稍的意思就是休息。在古代,盐运要道上的商人们每每到达赤水,都习惯在此歇歇脚,停船暂借,解鞍稍驻,扫一扫一路的风尘,歇稍由此而来。

歇稍,两个简单的汉字,却寄予了赤水人对慢生活的全部向往。要知道,在赤水词典里,仅仅是休息,就有腰担儿、放排、打中伙儿几种表达方式,而且各各不同,比如歇稍是停下来随便做点啥都行,打中伙儿则一定是要吃东西的意思。

对老赤水人而言,歇稍还伴随着“寡单碗”。赤水词典里,有酒有菜叫喝单碗,有酒无肴叫寡单碗,没有下酒菜,直接来一碗,虽寡淡,却可解乏,不亦乐乎。

而今,在赤水的古镇上,还可觅到这样的老酒馆。一张柜台,一个酒坛,几张桌,几条凳,三十多个碗,一两、二两、半斤、一斤的四种打酒提子,如是而已。你一声吆喝,来一个单碗,于是二两老酒入愁肠,好一个陶然。

古语云,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西向而笑。对赤水人而言,故乡即是长安,故无需东张西望。居有竹,游有方,开门即见山水,有山水即有瀑布,再寻常不过的风景,再安逸不过的生活,守着古色古香而又郁郁葱葱的乡土,恰如身畔的安乐水,赤水人有着属于自己的安乐。

赤水夜景(张曦/图)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