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我对眼前的一切都好奇一个法国姑娘镜头里的1966年

放了十几张之后,我的中国朋友跳起来:你把我的过去还给了我!这就是我过去的过去、我的少年时代!我的记忆是黑白的,你把我的彩色记忆还给了我!他的话点醒我:当时中国人是没有彩照的,只有新闻机构才能拍彩照。我的照片自有其意义。

责任编辑:李宏宇 李晓婷

1965到1968年间,法国驻华大使馆最年轻的雇员索朗日·布朗在北京、太原、苏州进行了大量“街拍”。图中是1966年5月1日游园活动上的“大头娃娃舞”,再过几个月,它就会被当成“四旧”的象征,从舞台上清除。 (索朗日·布朗/图)

索朗日·布朗不愿以游客的身份回到中国,尽管身为《法国世界外交论衡》月刊的记者,因公因私安排一次中国之旅对她来说很容易。“我想保留我的记忆,我知道后来中国的样子跟我在西方任何一个城市见到的没什么两样。”布朗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她只会为了“做事”回到中国。

2002年之后,“做事”的机会接踵而至。平遥、北京798、上海等地的摄影展相继展出布朗于1965年到1968年间,在北京、太原、苏州等地的“街拍”。

长安街的大型集会,人群如蚁,红旗漫卷;各种各样的游行,灰蓝色人群在马路上列队行进,一眼望不到头;人们胸前别着红色的语录布条,自行车的车把下面都悬挂着红色的语录牌,这是当年的“标配”,商店有卖。萧瑟的乡村公路上,一群串联少年从沙尘中走来。彩色的毛泽东像被他们绑在行李上,那是他们身上最鲜明的色彩。南京街头,老太太在捡菜帮。斑驳的阳光照耀在苏州连片的船桅上。杂货铺的柱子和门楣上贴着红色标语和镶红边的毛泽东像,售货员把肘部支在柜台上,闲适而狐疑地打量摄影者。

这些照片摄于布朗16岁到19岁之间。当时,她是法国驻华大使馆最年轻的雇员。1964年成立的法国驻华大使馆招不到足够的雇员,很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