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做火箭还是做卫星?——民间探空者的财富想象和现实

在中国,其实早已有一批民间航天爱好者。他们始于对航天的兴趣,继而在技术和兴趣之上,以Space X为标杆,寻找商业和财富的可能。

责任编辑:冯翔

胡振宇和他的部分团队成员,前排右一是楚龙飞,右二是胡振宇,右三是吴晓飞。 (刘炎迅/图)

探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在民间,关于它的财富想象早已分门别类,各自发力。而胡振宇的高调出现,让原本低调的技术派创业者,进入大众舆论的视线。

在中国,其实早已有一批民间航天爱好者。他们始于对航天的兴趣,继而在技术和兴趣之上,以Space X为标杆,寻找商业和财富的可能。

“大家伙不好做啊。小的好做,因为不需要很大的速度增量。”2015年6月28日晚,科创社区主席罗澍给南方周末记者发来一条微信,此刻,他正在通过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官网,看“猎鹰9号”火箭发射的直播。

搭载了NASA“飞龙号”货运飞船,预计为国际空间站进行物资补给的猎鹰9号火箭,在发射升空后139秒,突然爆炸解体。

“这是艰难的一天。”NASA人类探索和运营副主管威廉·格斯滕迈尔说,“航天飞行并不容易。”

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多位航天业内的专家和民间爱好者都说,民营航天一定是个大趋势,效率和性价比是它的优势,但安全性看来需要更多考量。

“拍个航天宣传片也可以算是航天领域”

作为胡振宇发迹之地的科创社区,比他早一步开始了具体的财富实践。它也是当下民间爱好者圈里,最大且最有想象力的一个产业孵化平台。

早在2001年,刘虎还在读大学,就创建了科创社区,目标是“一个基于开源技术分享的网络平台”。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小学时,他通过自制的一架望远镜,看到了月亮上的环形山,恍惚中还看到了飞过天空的卫星。

“从此以后,我就对太空充满兴趣,甚至梦想做一个探测器到月亮上去看看。”刘虎回忆说。

创建科创社区后,刘虎最开心的就是在社区里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各种技术,“即使是受过应试教育‘摧残’的中学生,也会津津乐道于比课本多得多的科技知识。这让我觉得充满希望。”

在刘虎看来,如果航天是一门值得投资的“生意”,在市场经济中自然会有民间资本去追逐。

现阶段中国值得民营资本尝试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