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孩子,不要婚姻未婚生子“实验”

在中国,不婚思想逐渐流行,未婚生子现象增多。两个非典型的男女,分手后他们决定:生下孩子,不要婚姻。他们借众筹社会抚养费,“向这个社会”提问:为什么不结婚生孩子就要面临这么多的制度障碍?

责任编辑:苏永通 实习生 薛小丽 梁嘉莹 郑丽娇

 

沈博伦与他们的孩子。 (受访者供图/图)

 

在中国,不婚思想逐渐流行,未婚生子现象增多。两个非典型的男女,以众筹社会抚养费的方式,试图引发人们从制度层面来关注:生育权能不能与婚姻脱离?我们不下结论。

分手后他们决定:生下孩子,不要婚姻。他们认为,比起形同虚设的婚姻,给予爱更有利于孩子成长。

他们借众筹社会抚养费,“向这个社会”提问:为什么不结婚生孩子就要面临这么多的制度障碍?

“生育权确实不应该跟婚姻绑架在一起,但抚养孩子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首先,你的生活绝对不会和从前一样。”

2015年7月7日晚上9点,沈博伦结束了在上海的一个节目拍摄,回到位于北京的吴霞家中。这里是他最近一两个月的临时落脚地。

15天前,他和吴霞的孩子刚刚出生,正赶上父亲节;但5个多月前,当吴霞怀孕17周时,他们分手了。

两个人商量后的结果是:

孩子生下来,一起养。

结婚?NO!

他们认为,生育和婚姻是独立的两件事。婚姻只与感情有关,不爱了就没必要在一起;孩子也不一定非要在个“完满”的家庭里长大。如果两个人都能给孩子爱,将比形同虚设的婚姻更利于孩子成长。

但没有婚姻,现实中的麻烦大了。

根据北京市的有关规定,单身状态的吴霞无法享受生育保险。要想给孩子上户口,必须提交沈博伦和孩子的亲子鉴定;即便两人都是第一胎,也必须缴纳社会抚养费。

他们在网上发起了众筹,但很快被下架,伴随着激烈的争议。

众筹,“顺带让大家讨论一下制度”

26岁的沈博伦是个极度追求自由的人,他反感包括婚姻在内的一切制度,认为那都是对人的束缚。甚至身份证过期很久了,也一直没有去换。

最近因为孩子办出生证明,必须提供父亲的有效身份证,他才回了一趟上海,顺便受邀参加了一个电视节目。

6月21日,孩子出生当天,沈博伦和吴霞在网上发起了一个社会抚养费的网络众筹,希望每人捐10元钱,帮他们把这笔约四万元的费用交了,引发了很多媒体关注。

这笔费用虽不算太多,对沈博伦来说也是压力。这个年轻人的工作经历可谓相当“自我”。

2012年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他先去了一家外企做活动策划,一年后离职。除了对收入不满意,理由还有,他觉得都是在为公司的利益服务,没有自身的价值。

随后,他发起了一个名为“+box”的项目,意为“跳出盒子”。他挑选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十个一、二线城市游历,带着摄像机,在每个城市收集100个年轻人最想问世界的一个问题,做成视频后参加展览。项目的费用主要来自网络筹款。没有盈利。至于个人生计,只靠打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