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沭阳:公转民,自由;民转公,限制仇和教改后遗症

沭阳民办教育之兴衰,是一个洞见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缩影。

责任编辑:吕宗恕

资金链断裂、盲目扩张是民办学校倒闭的两个主要原因。 (CFP/图)

十六年前,沭阳上千公办教师因工资高跳槽民办学校,民办教育风起云涌。

十六年后,因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不善等原因,当地民办学校惊现大幅萎缩,千余公转民教师纷纷踏上回归公办学校之路,但路途艰辛。

沭阳民办教育之兴衰,是一个洞见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缩影。

“大概从1999年起步,十五六年时间,沭阳民办教育经历了从最初的兵强马壮,到现在的不断萎缩。”沭阳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顾宇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沭阳是江苏省三个省管县之一,位于苏北地区的宿迁市辖区内。因当年财政吃紧,公办教育举步维艰,教师待遇低,时任县委书记仇和力推民办教育,成为当时突破困境的一大亮点。沭阳以教改重镇的姿态,一度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如今,时过境迁。面对日渐萎缩的民办学校,不少公转民教师想重回公办学校。多位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老师说,当年县委县政府有过文件,会保留他们的事业身份不变,他们尤其记得当年仇和对此公开说过的一句话:“来去自由,不设门槛。”

“现在政府似乎不认账了。”61岁的刘中泽是近千名公转民教师中的一员,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对此,顾宇坦言,情况并非如此,“我们已经开始着手制定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条例”。

曾经的光荣岁月

“坦率地说,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怎么解决,考验执政智慧。”沭阳县有官员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早在1996年,宿迁县改市,辖沭阳、泗阳、泗洪、宿豫四县和宿城区。时任沭阳县委书记的仇和是筹建小组成员,兼任宿迁市副市长。

顾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年仇和治下的沭阳县进行教育改革在宿迁做得最早,规模最大。作为县委书记的仇和,因此一度引发巨大非议,被认为导致国有资产的大规模流失。但非议之下,各项改革并未止步。

民办学校兴起的初期,公办学校老师月薪大多由各地财政拨款,标准不一,一般在300-600元,每月还要扣除10%,用来支援县城修路等市政工程,这也是当时仇和施政的争议之一。更要命的是,工资还常常不能及时发放,甚至打白条,这让老师们的生活压力很大。

而新兴的民办学校,老师月薪都在1200-2000元,此外还按照多劳多得原则,拿课时补助。就是在那样的背景下,大批公办老师转投民办学校。

在南方周末记者接触到的多位公转民教师中,有一些老师出资金,或以知识入股,以股东身份直接参与创建民办学校。而一些公办学校经改制成为民营学校。在最初的那几年,正是民办学校的黄金岁月。

“当时能进民办学校,是很有面子的事儿,意味着你有能力。”一位要求匿名的老师说,新创建的民办学校常常会将几位在教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