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伤战:三个“和尚”抢水喝

少林寺、地方政府、央企,有着各自诉求,三方两两纷争,其实都很受伤。

责任编辑:冯禹丁 助理编辑 温翠玲

2015年8月14日清晨,少林寺早课期间,方丈释永信为天津港事故受灾群众诵经祈福。释永信平时都参加少林早课。 (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少林寺、地方政府、央企,有着各自诉求,三方两两纷争,其实都很受伤。

“佛门净地”少林寺,因门票收入与当地政府多年深陷利益纷争。

六年前,在上级政府主导下,当地政府和央企达成合作,隐含的美好愿景便是将这块资产曲线上市。

但随着少林寺的反对与上市前景的渺茫,有着各自诉求的三方开始两两纷争,终于冲突不断、矛盾日益激化。

鸣晨钟,众僧疾步走入河南嵩山少林寺大雄宝殿,这是2015年8月14日清晨。

年届五十的方丈释永信按时参加早课。方丈表情平静,丝毫看不出正处于一场舆论风暴中。

很多人相信,这场风波的背后是利益之争。

这已不是“佛门净地”少林寺第一次卷入利益纷争。最早的一次,发轫于六年前地方政府主导的一场商业合作。

少林寺“被上市”风波

未来上市的主体是合资公司,与少林寺及其资产无关。但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少林寺门票收入,是合资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

2009年12月16日,《东方早报》的一篇报道刊登出河南登封市政府与央企港中旅集团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书和登封市政府常务会议纪要,文中“嵩山少林寺上市”的说法把登封市、港中旅推到了舆论焦点中。

在中国,宗教、文物资产上市是被法规所禁止的。

随后,少林寺通过代理人发表反对上市的声明。十天后,12月27日,释永信在少林寺内召开了一场场面甚大的祈法大会,誓保“禅宗祖庭基业永固”,反对佛门被商业化。

其实,“少林上市”的传言早在2004年便传出过——时任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嵩管委)常务副主任的何宏波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少林寺将逐步过渡到公司化运营”。在机制理顺以后,再引进战略合作方,“并不排除未来运作上市的可能性”。

2008年年初,释永信借香港《大公报》澄清:“少林寺不会上市”,“若卷入这种高风险的交易,有损佛教精神”。

此后,登封市委常委、嵩管委党委书记裴松宪回应说,“要上市的不是少林寺,而是有关部门筹建的嵩山少林旅游集团公司。”

裴松宪的说法在2009年底被付诸实施。

这年,河南省意欲加大旅游经济开发力度,需要寻找外部投资者,并相中了央企港中旅。

港中旅也正在寻找优质的景区资产,双方一拍即合,签订了“旅游开发战略合作协定”。

之后,少林寺所在的登封市政府在河南省内拔得头筹,率先争取到了港中旅的投资。初期的试探性接触后,2009年10月,双方进入实质性谈判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