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学堂】西南联大:一所只存在抗战时期的大学

在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平津陷落。8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陆续南迁。1938年,三校在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抗战胜利后,联大“胜利关闭”,三校各自北归复校。

在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 

是什么造就了西南联大的传奇?

1 三所名校,怎么管?

从左至右:张伯苓、梅贻琦、蒋梦麟

北大前校长蒋梦麟回忆说:“在困难时期,执掌一所大学是件令人头疼的事。而在战乱中的年代,与两所不同校风的大学及性情各异的教授合作,无异难上加难。”

西南联大由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和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组成常务委员会共同管理校务,三校校长轮任常务委员会主席。后因蒋梦麟、张伯苓均在重庆任职,只有梅贻琦长期留于昆明,故一直由梅贻琦任主席,主导校务。  

三所大学的教学单位组成文学院、法商学院、理学院和工学院四个学院共十七个系。“清华严谨,北大自由,南开活泼”,而将三校学风熔为一炉的西南联大,则兼具“清华和南开的严谨教学的精神,及北大自由研究的传统”。

2 投笔从戎:抗战的生力军

西南联大师生欢送从军抗日同学

西南联大师生欢送从军抗日同学

在今天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的背面,镌刻着1946年5月4日立碑时所能收集到的832位(共刻有834个名字,有两人重复刻名,实为832人)从军学生不完整名单。由于当时条件所限,长沙临时大学时期295人从军学子绝大多数未列入。两者相加共有1100多人,从军人数比例高达14%。也就是说,每一百位学子里便有14人投笔从戎。连校长梅贻琦的一儿一女也投军,分别加入中国抗日远征军和空军,一时传为佳话。

贡献有多大?我国著名翻译家,后来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在联大就读时,为飞虎队准确翻译了一份情报,粉碎了日军对昆明的一次空袭。梅贻琦的独子梅祖彦对火焰喷射器准确翻译,对其在缅北战场上投入使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牺牲有多大?1944年6月18日,在湖南芷江的空军第五大队的校友戴荣钜,驾驶飞机掩护轰炸机轰炸长沙,途中与敌机遭遇,不幸机坠。驻防陕西安康的空军第三大队的校友王文,1944年8月在保卫衡阳战役中与敌机作战时殉国。

从军名人有几多?现代诗歌第一人的穆旦值得一提。那时,穆旦已是西南联大的留校教师,却主动报名参加了远征军,在杜聿明的第5军军部供职。他后来参加了远征军兵败缅甸后的野人山大撤退,抗战胜利后,写出诗作名篇《森林之魅——祭胡康河谷的白骨》。

参加抗日远征军在缅北作战的联大学生兵中,走出一位中科院院士——被称为“世界光导纤维之父”的黄宏嘉。

3 联大的“长征”

 

图为1938年2月26日,西南联大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