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药三分毒,关键在告知 国内首例疑似乙肝药品不良反应案开审

上个世纪末,台湾发生数起使用抗菌药物造成不良反应的事件,财团法人“药害救济基金会”随后成立,旨在对符合“药害”定义的申请人给予救济。1999年至2015年9月,累计受理案件2683件,历年平均获得救济比例为57%。

责任编辑:蒋昕捷 助理编辑 刘文慧 实习生 邵启月 杨凯奇 唐欢

 

冉金发 (一夫/图)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4年)》显示,医疗机构仍是报告的主要来源,占报告总数的82.2%,药品经营机构占16.0%,药品生产企业仅占1.4%,还有0.4%来自个人或其他来源。而在公认不良反应监测最完善的美国,大部分报告是药品生产企业上报的。

上个世纪末,台湾发生数起使用抗菌药物造成不良反应的事件,财团法人“药害救济基金会”随后成立,旨在对符合“药害”定义的申请人给予救济。1999年至2015年9月,累计受理案件2683件,历年平均获得救济比例为57%。

重庆籍小伙冉金发在法庭上出示的两份体检报告显示,2007年高考前,他的身高是1.71米,到2011年大学毕业时,他的身高变成了1.63米。冉金发怀疑,“逆生长”与长期服用乙肝抗病毒药物阿德福韦酯有关。

从2010年开始,冉金发常感到双肩、腰部、下肢及膝关节疼痛。他先后去了三家医院,刚开始都被诊断为风湿病。

直到2011年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风湿科医生李玲检查发现,冉金发存在肾小管酸中毒和低磷血症,由此诊断他患有范可尼综合征和骨质疏松。因为查到国外的类似病例,李玲建议他停止服用阿德福韦酯。

2014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药品不良反应通报(第64期)警惕阿德福韦酯的低磷血症及骨软化风险》(以下称《通报》),《通报》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分析提示,阿德福韦酯在长期使用后可引起低磷血症及骨软化。”

看到《通报》后,冉金发决定将开具阿德福韦酯的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列为第一被告,因为“在长达3年的服用阿德福韦酯的过程中,被告未告知该药的上述风险,也未告知原告定期检查血磷等指标”。

冉金发先后服用过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阿德福韦酯(代丁),以及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生产的阿德福韦酯(贺维力),他将这两家药企列为第二、三被告。

2015年10月13日,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法院第一次开庭审理此案。庭审现场,患者、医院和药企三方都承认“是药三分毒”,但冉金发“变矮”与服用阿德福韦酯是否有因果关系,医院在提供药物诊疗过程中是否有过失仍存在争议,为此冉金发已提请司法鉴定。

在这起“国内首例疑似乙肝药物不良反应案”背后,药品不良反应该如何监测、如何上报,患者健康受损后如何救济已成为热议的话题。

(梁淑怡/图)

不良反应人未识?

开庭前一天,冉金发从重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