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大数据,通往开放社会 对话大数据专家涂子沛

数据如果是开放的,就代表知识是开放的,权力是开放的,为开放社会提供了真正的基础。开放社会的内涵就包含了对权威的挑战,给普通人提供自我做主的可能空间。

责任编辑:陈斌 实习生 廖媛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数据开放本质上是一种内开放。

数据如果是开放的,就代表知识是开放的,权力是开放的,为开放社会提供了真正的基础。

开放社会的内涵就包含了对权威的挑战,给普通人提供自我做主的可能空间。

今天的微信,从你使用的第一天开始,所有的对话都会保存在云端,将永不消失,理论上,子孙后代万年之后还可以看到。保护隐私,就要捍卫你的数据。

“其实《数据之巅》要比我的第一本书《大数据》站得更高、也更远,可惜至今销量、影响都没有第一本大。第一本有启蒙作用,但大数据战略对社会和国家真的非常重要,必须持续关注。”虽然就任了阿里巴巴副总裁,曾在部队和政府部门工作过的涂子沛还是颇具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给广东的中小企业讲完课,他留出半天时间,与记者谈早已约定的大数据与开放社会的关系问题。

万物皆数据

南方周末:现在真到了万物皆数据的时代,但公众的大数据意识似乎才开始觉醒,你的书对很多人有启蒙之功。如何通俗地来描述大数据?

涂子沛:现在,人们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晚上上床前最后一件事,往往都是看手机。看手机其实在看信息,看信息其实在看数据,人们离不开的,是数据,“1234”是数据,朋友圈里的一张照片也是数据。数据就是对客观世界的测量和记录。

随着电子设备,尤其是手机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把所见所得变成数据,这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数据因此开始爆炸。

《史记》被认为是中国最好的史书,史书中记载的一些细节,是史家的推测或“虚构”。在智能手机、传感器普及的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生活的工作的细节,都可以被记录下来。未来的历史不再需要被“虚构”。从今以后,数据是静态的历史,历史是动态的数据。

越来越多的工具可记录事件,把任何所见所得立即变成数据,这是大数据时代和以往的本质区别。

南方周末: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大数据战略”,这是全球主要国家的战略方向。它会在哪个层面影响社会的整体发展?

涂子沛:是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这是大数据第一次写入执政党的全会决议。

在战略层面,我看到至少三个问题,一是数据的开放和安全;二是数据的标准,各行各业的数据都应该有标准;三是数据是战略资源、处理数据的人才也是战略资源。

因为人们在记录世界,可供“分析和使用”的数据在大量增加,通过这些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人类可以发现新的知识,新的交叉领域,重新构造供需,创造目前难以想象的新价值,带来“大知识”、“大科技”、“大利润”和“大发展”,无论是在商业领域,还是国家治理领域。

南方周末:听起来有点“大跃进”,但大数据的确可能对现有的社会形态带来某些颠覆。黄仁宇讲的数目字管理,可能还是偏于治理的精确性。这跟现在的大数据,还是有本质区别?

涂子沛:黄仁宇讲的“数据”,偏重于统计和测量,原来是要用科学方法去统计、测量,其结果是数据,而现在的“大数据”更多的是记录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bette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