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戏眼】艺术电影赚不了大钱,但我热爱

“发行艺术电影赚不了大钱,但是我爱艺术,艺术电影是我的生命。”

责任编辑:朱又可

过去几十年,我们多次尝试建立艺术电影院,发行文化艺术电影,但总是坚持不了几个月,就寿终正寝了。究其原因,是我们还不知其中的规律。

1988年2月,影片《湘女萧萧》在美国发行,我受邀拜访“纽约人电影公司”,见到了经理登·塔伯特先生。我发现这是一个专门发行各国艺术影片的小公司。塔伯特1960年开始在纽约曼哈顿经营一家专门放映美国经典老电影的影院,1964年,他看到了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的电影《革命之前》,深受感动,决定买下它的北美发行权。从此,他开始向美国观众介绍欧洲、中南美洲、日本、印度等地的电影。

塔伯特对我说:“发行艺术电影赚不了大钱,但是我爱艺术,艺术电影是我的生命。”几十年来,他的公司发行了近五百部各国的文化艺术电影,不仅在艺术影院放映,还用16毫米拷贝把电影发行到社区文化馆、学校、电影社团、图书馆等非营利组织;用录像带、DVD将影片送入家庭观赏群。据说许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成长起来的美国新导演,都是在他的影院里接触到法国“新浪潮”、欧洲作者群以及日本东方风格等艺术电影的;有些人为了免费看片,还跑去做影院志愿者,为影院写宣传稿、说明书。在那个没有录像带、DVD和网络,影院放映是唯一观看电影方式的时代,艺术电影发行公司和艺术影院是传播文化与培养艺术新人的重要途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佳凝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