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提取物入药造假你入口的一半皆非法

由于管理部门不一,缺乏相应标准,以银杏叶为代表,中国的植物提取物市场造假泛滥,质量和信誉都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国家食药总局今年发动的整治植物提取物专项行动,或有助其改善。

责任编辑:吕明合 助理编辑 刘文慧

小小的银杏叶成了提取物造假泛滥的重灾区。 (资料图/图)

由于管理部门不一,缺乏相应标准,以银杏叶为代表,中国的植物提取物市场造假泛滥,质量和信誉都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国家食药总局今年发动的整治植物提取物专项行动,或有助其改善。

伪劣银杏叶提取物的生产商们正遭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严厉打击。

2015年11月5日,国家食药总局官网挂出处罚意见,将没有按照相关工艺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定性为假药或劣药,按照药品管理法关于生产销售假药和劣药相关规定处罚。

作为一种常见的保健品原料,银杏叶对心脑血管疾病有治疗和预防效果,可以入药更能够制成保健品。据统计,全球各种银杏制剂加上形形色色的银杏保健食品与含银杏提取物成分的化妆品等,世界市场总销售额已超过50亿美元。

但此前国家食药总局公告显示,我国90家银杏叶提取物、银杏叶片(含分散片)和银杏叶胶囊生产企业中,不合格率达到45%——也就是说,你送入口中近一半的银杏叶制品,都有可能涉及非法提取。

这是一场延宕半年之久的战争,从2015年5月开始,国家食药总局不断召开电话会议,联合地方监管部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打击劣质银杏叶提取物的专项行动。山东、福建、四川、湖南、广西等多省区的检查信息相继在食药监总局官网上公开。

小小的银杏叶背后,深藏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植物提取物行业的混乱局面,正被逐渐揭开。

由总局“揭开盖子”

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发言人王铁汉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银杏叶事件”的源头只是“一次常态化工作”。

2015年5月初,国家食药监总局在湖南和广西省级招标采购中,发现银杏叶制品的售价,明显低于成本。“如果说180块钱的东西,你拿着80块钱就买到了,价格恶意违反市场原则,肯定有问题。”王铁汉说。

被最先揪出来的,是桂林兴达药业有限公司。该公司产品“便宜”的关键,在于将银杏叶提取工艺中的稀乙醇改为使用3%盐酸进行提取。使用稀乙醇也是最新版《中国药典》中的规定。根据药品管理法,桂林兴达的做法,违反了该法关于“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的规定。

“这样做是我们绝对不会提倡的。”南京林业大学教授王飞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用3%盐酸代替稀乙醇能够加快提取速度,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