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风限电顽疾难除,风电“起风”不易 ----2015年风电产业回顾

■2015年的风电行业发展可谓一波三折。国家能源局已经在多个场合释放出淡化装机目标的政策导向,引导风电行业重新步入正轨,风电行业开始进入平稳发展的阶段。

经过前几年的低谷期,风电行业终于迎来新的发展期。

2015年初,国家能源局下达通知,取消发电机组(含风电场、太阳能发电项目)并网安全性评价。紧接着,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2015年度风电并网消纳有关工作的通知》。随后,4月份公布“十二五”第五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项目共计3400万千瓦,超出业界预期。

受政策推动,各地方政府及运营商加快推动风电新增装机速度,抢装潮出现。据中国可再生委员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中国风能协会)调研显示,仅上半年中国共有270个风电场项目开工吊装,装机容量为1010万千瓦,同比增长40.8%。其中,海上风电共装机50台,装机容量16.6万千瓦。

截至2015年6月,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916万千瓦,全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10553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同比增长27.6%,上半年,全国风电上网电量9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7%;风电弃风电量17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01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15.2%,同比上升6.8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993小时,同比增加15小时。提前完成风电“十二五”规划目标,堪称世界级的发展业绩。

然而井喷式发展的同时,消纳不畅、弃风限电问题如影随形。根据国家能源局七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上半年三北地区依然是弃风限电重灾区,其中蒙西弃风电量33亿千瓦时,弃风率20%;甘肃弃风电量31亿千瓦时,弃风率高达31%,吉林更是弃风电量22.9亿千瓦时,弃风率43%。

其中,最令业界震惊的莫过于9月28日,仅仅一天时间,甘肃某大型发电集团新能源公司限电比例创下惊人的79%,再次刷新历史最严重水平。当天,该企业损失电量1304万千瓦时,意味着直接浪费经济效益600万元。

一直以来,弃风限电都是制约我国风电行业发展的顽疾。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风电发展速度过快,电网透支建设步伐没跟上;另一方面,风电自身带来的缺陷:随机性和波动性,弃风实属无奈之举。

除此之外,风电行业还面临着严重的消纳不畅的问题。风电建设虽然快而集中,但是当地的用电负荷小,无法就地消纳,外送又比较困难,特别是西北、河北地区电网薄弱,弃风现象更是严重。

尤其是11月份后,北方开始进入供暖季,作为清洁能源的风电却迎来“寒冬”,弃风限电形势愈加严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预测称,今年全年可能会有200亿-300亿的电量流失,直接经济损失会高达100亿元左右。

如此态势让无数企业叫苦不迭。他们除了要承受弃风限电带来的严重亏损,受电价下降和限电不改的影响,还面临企业补贴不能及时支付的困境。有企业表示,今年国家共发放了五批可再生能源补贴,其中最后一批是2014年8月发放。一直以来,补贴推迟发放是常态,最迟甚至有拖欠三年的,但是这对陷入装机热潮的风电企业而言,他们将会面临资金链断裂。

风电行业发展困难重重,亟需变革,下半年的风电行业频频释放出“改革”信号。

首先,需要加强风电行业的规范管理。事实上,在此前的5月下旬,国家能源局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风电年度开发方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对于弃风限电比例超过20%的地区、年度开发方案完成率低于80%的地区,不安排新项目。

除此之外,还积极推动新能源风电的利用率。财政部曾出台文件要求自2015年7月1日起,对纳税人销售自产的利用风力生产的电力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以此鼓励风力发电,促进相关行业健康发展。国家政策频出,更加注重清洁能源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据媒体披露,风电“十三五”规划将积极发展四大领域,即不限电地区上不封顶、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简化风电项目的市场准入、电改落地带来的风电运行环境的改善。

另外,受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我国的风电企业也有可能走出国门,推进国外的风电投资,加强风电外送。

考虑到这是风电行业回暖的第二年,在面临巨大装机量,并网容量巨大增长的同时,风电行业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